第八十一章 闽浙总督(3/3)

了点头,看向后面的孙承宗、徐光启等人。

徐光启是礼部尚书,是温体仁的上官,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回避,于是先说道:“陛下,温大人任职礼部多年,学识才干皆是上上之选,臣以为出任闽浙总督足以胜任。至于朝廷官员任职避嫌惯例,臣以为闽浙总督衙门,倒也不必非要设在浙省,请陛下明鉴。”

这时孙承宗躬身说道:“以六部侍郎出任地方总督,国朝惯例如此。若说避嫌桑梓的惯例,臣以为徐阁老所言极是,闽浙总督衙门完全可以设在闽省,以福州为闽浙总督行辕所在。”

对崇祯皇帝来说,闽浙总督当然是搁在浙江更好,但是搁在福建也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要赶紧把温体仁这样的才智之士派出去任职,而不是留在朝中蛰伏。

那个时代的多数人都会以为,朝廷应该把天下所有才智卓绝之士集中在皇帝的身边,帮着皇帝处理朝政,否则朝政就会沦落到奸邪小人的手上。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当如今的崇祯皇帝拥有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之后。

因为地方上更需要才智杰出的官员,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同时所有才智杰出的官员,都集中在朝中,也容易引发朝堂上无休止的争斗,反而造成严重的内耗。

历史上明末的情况就是这样,地方上到处都是荒唐怠政的官员,而朝中大臣却又各自争斗不休,最后白白便宜了开化没几年的满清。

所以在如今崇祯皇帝的心中,除了几个特别需要的大臣,比如孙承宗、徐光启、李邦华等人,其他的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最好都给安排到各地去干些实务,不要老是在朝堂之上干耗着。

因此,听完了内阁几位阁臣的说法之后,崇祯皇帝当即说道:“既然这样,那也无需再议。内阁拟旨,朝廷在闽浙两省巡抚之上增设总督,驻地福州,统管两省军务财政,主持两省赈灾、抚民、剿匪等事。闽浙总督由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出任。”

说完这些,崇祯皇帝突然又想到了历史上崇祯年间浙江湖州等地发生的农民起义,很可能就是与这次水灾有关,因此看着仍然跪在地上的温体仁说道:“温爱卿,救灾如救火,一日也拖延不得。爱卿归家后,三五日内尽快收拾行装离京赴任,无须再入宫陛辞。至于闽浙总督衙门佐贰官人选,爱卿到任之后,可另外向朕提出建议,届时朝廷再行任免。”

至此,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温体仁,自然是压抑着心中的喜悦,马上领旨谢恩。朝议到了这里,崇祯皇帝也是感到颇为疲惫,于是果断结束朝会,返回内宫。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