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九章 北方北方(2/3)



也是在那个时候,崇祯皇帝将宝和公司的总账目交给了皇后周氏,并任命了在太监之中以略通财计而小有名气的潜邸老人太监张彝宪,作为宝和公司的掌事太监,将宝和公司的各项业务从东厂的系统之中尽快剥离出来。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同样将成立不久的皇家南洋公司,从东厂和宝和公司之中剥离了出来,任命恭顺侯吴惟英的弟弟吴惟华为南洋公司提举,任命全程参与了南洋公司设立,以及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的东厂掌刑千户为南洋公司执事,还任命了同为潜邸老人却被崇祯皇帝冷落许久的太监高起潜为南洋公司监事内臣。

高起潜这样的人,崇祯皇帝实在是不想用,只是他不想用的理由却又无法说与任何人。

他与曹化淳、王承恩等人一样,又都是崇祯皇帝在潜邸时期就倚重的人,到了现在,相互之间也不好落差太大。

而且这些人虽然一身毛病,但是对于皇帝本人,他们的忠诚却还是有所保证的。

而南洋公司的总部设在广州,远在岭南,没有几个相互制衡而又能让自己放心的人选,崇祯皇帝又如何撒得了手。

高起潜这个太监,在历史上作为监军内臣办坏了许多大事,但是如今安排他远赴岭南区,去当南洋公司的监事中官,也算是断了原来历史上的一切可能。

如今时隔数月,这些人都已经走马上任去了。

而崇祯皇帝在拆分了东厂与宝和公司,并且拆分了宝和公司本身之后,又因为蓟北、宣府、大同、河套等地招商不力的缘故,不得不再一次出面,利用东厂和锦衣卫在宣大山西等地查封的晋商商铺货栈,设立了一批直属皇家内务的贸易公司。

其一,以东厂在独石口抄没的晋商商铺、货物为基础,在宣府镇独石口设立恒通公司,任命高时明名下太监李继善为恒利公司执事太监。

其二,以张家口晋商商会所有的商铺货物仓储等物资为基础,在张家口设立恒兴公司,任命王承恩名下太监王家栋为恒兴公司执事太监。

其三,以得胜口和大同山西商会被查封的商铺货物等物资为基础,在德胜口外的集宁堡设立恒源公司,任命曹化淳名下太监韩赞周为恒源公司执事太监。

其四,以杀胡口和山西本地被查抄的晋商大量物资为基础,在杀胡口设立恒丰公司,任命同为崇祯皇帝潜邸老人的太监李凤翔,为恒丰公司执事太监。

这里的“四大恒”,是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参照后世的一些做法,照葫芦画瓢推出来的。

在宣大沿边几个重要的边口,设立这么四个专司对蒙古各部开展边贸的公司,除了承接原本那些晋商世代经营的边贸业务,填补这几处边口晋商被除掉之后留下的空白之外,还有其他几个目的。

一个是,让东厂遍布各地的站所系统,尽快从这些繁琐的商业经营业务之中脱身出来,从此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老本行,履行自己暗中监察包括锦衣卫在内的文武百官的职责。

另一个是,在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一明一暗的特务机构之外,再在塞北的边地安插几批直属于皇帝的队伍。

这些队伍,说它是官,它不算是,因为他们的第一目的是贸易,是赚钱,是盈利,不得干涉所在地、行经地的任何军政事务。

但是,说它是民,它又不全是,毕竟办的是皇差,又拥有向皇帝报告边外各地军政民情的渠道。

说起来,这么做,倒是有点儿像后世满清所谓的江宁织造府之类的机构,一边负责为皇宫大内采买督造各种奢侈品,另一边,还负责向皇宫大内递送当地的军政民情,向皇帝打小报告。

当然,崇祯皇帝以晋商手中大量非现金现银的地产和物资为本钱新设的四大恒,作为面向蒙古地区的皇家贸易公司,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