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五章 御前会议(2/3)

了这话之后躬身行礼,等待皇帝说话。

而徐光启也站了起来,崇祯皇帝躬身行礼,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请皇帝给个明白话,还要不要还像以前那样搞千金市马骨,大把世爵撒出去了。

他们这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当然知道大把世爵撒出去的好处,真要那么做,不知道有多少军中将领会对他们感恩戴德呢。

不过他们却也知道,大把世爵撒出去,意味着朝廷的财政负担会持续加重。

因为与这些世爵对应的,可不只是一个个爵位而已,而是超品的俸禄和大量免税的田亩,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骄横跋扈,不把他们这些文官放在眼里的世袭勋贵。

但是他们不能立场鲜明地反对。

因为按照老朱家皇帝们一贯吝啬的打法,若是他们提上那么一个反对大封世爵的建议,皇帝就坡下驴,顺着台阶往下走,导致一大批有功将领得不到世爵封赏,他们可就要得罪全天下的武人了!

而崇祯皇帝在回京之后,迟迟没有就封赏此战有功将士发下旨意,也的确让朝野之间生出了不少的议论。

那么,崇祯皇帝的心思变了吗?

当然没有变。

亲自栽培起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大明朝新晋勋贵阶层,是他早就定下的基本方略,又岂会因为顾虑财政负担过重而放弃?

对他来说,这个时代的大明朝最缺的不是钱财,也不是人才,而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有了这两样东西,凭借此时大明朝位居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还用担心被谁侵略被谁占领吗?!

即便是大明朝没有了,老朱家的皇位没有了,华夏民族却依然可以凭借这两样东西屹立世界。

而想要尽快培植起这两样东西,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而言,提拔一批新晋的军事贵族,是他必须要做的第一步。

唯有如此,文贵武贱的局面才能改观,而大明朝的皇帝一再受制于文官集团的局面也才能从根本上改观。

他可不想像天启皇帝那样得过且过,明知道问题在哪里却懒得大动干戈,把制衡文官集团的重任,交给太监去承担。

李国鐠和徐光启躬身行礼,不再说话,静候皇帝的指示。

原本坐着不言不语的英国公张惟贤,这个时候也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躬身行礼,然后说道:

“皇明世爵贵重,不过公侯伯三等而已,历来封赏慎重。

“然则世爵之家自来辅弼皇室,与国同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如今封与不封,封高封低,封多封少,终归要陛下权衡。

“臣等虽位列枢要,当此之际,当此之事,却也不能更多言。陛下自心思量,乾纲独断可也!”

这话说白了很好理解。

世袭的勋贵阶层,就像是皇帝旗下公司的股东合伙人,而文官阶层不过是这个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皇帝增加世爵勋贵,就等于是稀释了自己的股权,通过股权赠与的方式,将原本给自己打工的打工仔变成合伙人,吸纳进董事会。

这么做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只能皇帝自己来权衡斟酌了。

当然,若是站在普通文官阶层的立场上,他们几乎是一定要反对的。

但是眼前的这两个阁臣,却不是普通的文官。

而且这一次,如果皇帝还是照着之前的那种慷慨做法去做的话,那么孙承宗和李邦华两个人肯定会被包括在内。

这样的话,李国鐠能反对吗?!徐光启能反对吗?!

这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如果没有眼前这位崇祯皇帝的支持,他们不仅不能反对,而且也不敢反对。

何况内阁之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