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八章 犒赏全军(2/2)

的盘算在内。

而这个盘算,自然是着眼于战后。

但是这个理由却是不能说出口的,不能昭告于天下的。

毕竟天下百姓都是天子的子民,他们的生命,土地,还有财产,都是应该受到朝廷保护的。

大明军队也有责任去为了保卫他们的生命、土地和财产而作战,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建虏辫子兵及其仆从军,去杀他们,去抢他们,去掠夺和残害他们。

暗含在崇祯皇帝一番布置之中的残酷真相,聪明人仔细思考之后不难发现,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于指出这一点。

当崇祯皇帝通过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之口,当众宣布拿出五百万崇祯银圆,重金犒赏全部参战军队的时候,满朝文武大臣除了再次跪地山呼万岁之外,谁也不会去问这些银子来自何处。

谁也不会去关心这些带血的银子,该不该还给那些遇难的百姓家属。

而一直跟随观礼的来自属国、藩部和外邦的使节们,更是无从知道这其中的种种血泪。

他们只是深深地震撼于大明王朝的富庶,震撼于大明朝廷的财力,震撼于大明皇帝的这份非凡的豪迈与慷慨。

在他们的眼中,五百万崇祯银圆就相当于五百万两白银啊!

大明朝的皇帝仅仅因为军队打了一张胜仗就拿出五百万两白银犒赏军队!

这是怎样的一个中国皇帝?

他的军队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这个国度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度?!

这些疑问,不仅久久地回荡在还没有受到崇祯皇帝接见的荷兰人毕德诺、葡萄牙人佩雷斯以及琉球朝贡使者尚义和蔡通的脑海中,而且也久久地回荡在已经近距离见识过崇祯皇帝的朝鲜使臣绫原大君李俌和安南莫氏王子莫敬完等人的脑海之中。

这一道重金犒赏大明军队有功将士的圣旨,让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大明皇帝的财大气粗,以及对军队的极端重视。

这些来自域外的使节之中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单纯依靠仁义道德,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赢得自己的尊严。

在他们的心里,一个国家值不值得尊敬,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取决于它的财力和军队。

而眼前所见的这个大明朝,显然比他们之前在进京路上所见识到的大明朝,还要更加强大啊!

犒赏全军将士的圣旨,经过军机大臣英国公宣读之后,值守在皇极殿中的亲军三卫指挥使和御前侍从武官们个个挺胸抬头,腰板笔直,脸上写满了自豪和骄傲,山呼万岁的声音格外地响亮与高亢。

军人的尊严和地位来自哪里?

来自于统治者的重视,也来自于老百姓的支持,但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来源,却是给予足够丰厚的饷银和足够良好的待遇。

有了丰厚的饷银和良好的待遇,军人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荣誉感和责任感当然也会随之增强。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要在精心编练军队的同时,尽可能给他们装备最先进的武器,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足够丰厚的饷银和待遇。

有了这些东西,他根本不愁得不到军队的拥护,也不愁消灭不了建虏,平定不了贼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