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不明恶疾(1/3)

大明弘治十八年五月下旬,大明属国朝鲜、安南、暹罗、乌斯藏、琉球、占城、撒马儿罕、火剌札、爪哇、倭国等纷纷来到北京朝贡。在这些属国中朝鲜和大明的关系最为特殊,据史料记载:公元1392年,朝鲜王朝太祖大王李成桂称王,明太祖赐予“朝鲜”国号。两国建立宗藩关系。明成祖时期,朱棣正式赐予朝鲜国王称号。朝鲜王朝对明朝采取“事大&;的尊奉政策。公元1592年也就是大明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明神宗发兵抗击日军,公元1598年彻底击败日军。明军两次出兵,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朝鲜王朝视明朝此举为“再造之恩”。明末,随着女真族在东北的崛起,两国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公元1636年,皇太极逼迫朝鲜王朝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但朝鲜王朝此后仍然心向明朝,使用崇祯年号,怀念明朝三百余年。以至于满清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大明最后一面王旗在中原消失之后,朝鲜王朝依旧将大明奉为华夏正统,其服饰官职以及管理制度皆保持大明时期的原样不动。由此可见,在大明时期,朝鲜李家王朝对大明是真心恭顺的。史料中记载,朝鲜由于离得近,朝贡也是最勤的,以至于后来大明不得不规定了朝鲜的进贡次数,不过朝鲜王国似乎没把这规定当回事,依旧是想啥时候进贡就啥时候进贡。华夏是礼仪之邦,也讲究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大老远的跑来还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虽然又不听话的嫌疑,但是这大明皇帝的面子上还是非常有光的。所以,大明对朝鲜的态度自然也和其他属国不同。朝鲜使节在国内个个都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但是一到了北京紫禁城,一被招进奉天殿就立刻乖得像一只小奶猫儿,所以大明皇帝对朝鲜使节也用不着太客气。也许是因为来的太勤,朝鲜官服又和大明官服一模一样,大明皇帝误以为朝鲜使节是自家大臣,为此还出现过因为朝鲜使节跪姿不正确,而受到大明皇帝责罚的趣事。这种事情要是放在现代,那两国之间必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甚至引发一场大战都是有可能的。但在大明时期却无须耽心,朝鲜王国从上到下都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应该,主人教训仆人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罚就罚了呗。那倒霉的使节被大明皇帝罚了一顿,回到朝鲜又被自家老板罚了一顿,从此后发奋图强,努力研究大明礼仪。等再次出使大明的时候,他在奉天殿内进退有据、气度非凡,险些被大明后来为了区别朝鲜和大明官员,大明皇帝命令朝鲜官员的乌纱帽翅改成弯的,官服也比大明官员的短了一截,这才没再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弘治帝端坐在宝座之上,接过朝鲜使节递上来的国书,很领导的勉励了朝鲜使节几句,那使节立即激动得泣不成声,哭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弘治帝也很感动,站起身来想要再给他来个狠的,直接让他晕过去算了。可是正当弘治帝站起身来的时候,忽然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眼前一黑,天旋地转。噗通一声跌坐回宝座上,眨眼间面色苍白,虚汗直流。朝鲜使节大惊,当即大喊:“陛下!陛下您怎么啦?御医,快传御医思密达~~~~~~~”王越扶着弘治帝大喊:“传太医,快传太医!”谢迁上前一把把朝鲜使节从地上拎起来厉声喝问:“你对吾皇陛下做了什么?说!”朝鲜使节拼命用脚尖点着地双手急切的摇摆着说:“谢大人冤枉下臣了,下臣啥也没干,只顾得激动了。大人不信可以问问其他几国使节思密达~~~~”安南、暹罗、乌斯藏、琉球、占城、撒马儿罕、火剌札、爪哇使节一起回答:“朝鲜使节的确啥也没干,我等只看见他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大皇帝陛下是不是被这小子哭晕的呀?”朝鲜使节:“本使节是见到上国皇帝心中激动才哭的,你们这帮小人不怀好意落井下石,不是好人思密达~~~~~”倭国使节:“你八嘎,你大大的八嘎。从你来到这里说了多少句思密达啦,这一定是你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