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反攻(1/2)

根据正德29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奥斯曼帝国于年7月10日,在西此战是为大明远征军大举反攻做铺垫,由于西西里岛地下反抗组织的反抗运动越来越激烈,规模越来越大,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奥斯曼军队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让阿道夫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有重蹈察里津德军覆灭的危险。阿道夫决意终止“堡垒”计划,抽调在西线重整的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被重创的几个师以及察里津战役中被全歼但是重新组建的师,组建成b集团军群去西西里。为此阿道夫召集克鲁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狼穴”总部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阿道夫的决定。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地反对,他认为德军不应在决战战场上草率收场,德军还有充分力量,可以继续发动不间断小规模的战斗,消耗掉明军装甲力量,以便使明军至少不能在德军撤出进攻后,立即发起强力反击。所以,曼施坦因认为,在库尔斯克战役刚刚进行到决战**时取消“堡垒”作战是错误的决定。而经历了察里津战役的打击后更加缺乏勇气和耐心的阿道夫最终取消了进攻,德军开始后撤,至此,双方基本恢复了交战前的态势。但是战争主动权的丧失,使阿道夫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明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此次战役的代号为“奥廖尔战役”。明军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赵镇军和罗浩文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但是随着杜小宝集群主力的参战德军的抵抗被迅速瓦解。此时大明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大明远征军,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莫德尔向阿道夫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阿道夫否决。而此时,苏莱曼一世率领的奥斯曼军队在大明舰队的配合下,扫清了地中海上的德海军残余舰队,打开了登陆西西里的通道。阿道夫需要从俄罗斯战场抽调兵力去西西里,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联红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阿道夫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2党卫装甲军去增强西西里的防御,于是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明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解放了霍特涅茨,进入卡拉切夫,至此明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在奥廖尔战役中,明军歼敌近9万人,坦克500辆,火炮2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8酷@$匠网‘永!久免52费/看@小说)在南线,当德军和明军脱离接触时,朱厚照要求明军立刻发动反攻。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俄国名将“扎伊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李定国集群和江夏集群,总兵力为120万人和4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架战机和轰炸机。明军近万门大炮齐鸣,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阵地上,炮击持续了两多小时,最后以一阵暴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束。随后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在炮击中幸存的德兵无力阻挡明军的前进,明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的战斗,明军各突击集团平均向德军纵深推进了30~50公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德军的防守异常地顽强,但明军的坦克和步兵配合默契继续向前突破,明军宣永集团军攻占鲍里索夫卡切断了德军第255、第332步兵师和第19装甲师的退路,随后将其全歼。随后明军收复别尔哥罗德,占领德军后方的后勤供应基地博戈杜霍夫,缴获大量德军物资和燃料。由于明军坦克队前进很快,而步兵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明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有些脱节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明军这个弱点,他开始有计划的撤退以赢得时间来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