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巴尔干战役(1/2)

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巴尔干一词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该地约有550000平方公里和近5500万人口。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较早发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2世纪以后,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阿瓦尔(柔然)所统治。公元4到7世纪,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对半岛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而现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巴尔干半岛,消灭了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国家,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建立军事封建统治。但是在大明正德十七年秋,苏莱曼一世和阿道夫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将巴尔干半岛很重要的一个国家匈牙利完全还给了德意志,包括有欧洲重镇和锁钥之称的贝尔格拉德。本来德意志兵锋正盛,奥斯曼的苏莱曼一世除了增兵边界之外,也没打算对德意志咋样。但是巴尔干半岛上被奥斯曼压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斯拉夫人,不堪忍受奥斯曼的统治,他们在纳粹情报人员的的挑动下揭竿而起,赶走阿萨姆派驻的总督,击溃奥斯曼军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分别是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苏莱曼一世作为一个雄主哪能咽下这口气,于是调集大军开始征伐叛军。就是在德意志法兰西战役进入的二阶段之后,苏莱曼的大军横扫巴尔干半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瞬间土崩瓦解。究其原因,一是弱小,二是不团结,三是德意志不需要他们多强大,只需要他们为德意志出兵巴尔干地区提供一个理由。本来阿道夫还不想在解决俄罗斯之前占领巴尔干地区,因为这个地方没啥资源,主要是出产农产品,这对继续资源的的意志来说还不是最需要的,而且占领巴尔干就要和奥斯曼作战。奥斯曼也是个军事强国,苏莱曼一世从登基以来就一直没停止过征伐,奥斯曼的军队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德意志的强劲对手。所以阿道夫把占领巴尔干地区排在了进攻俄罗斯之后。没想到,苏莱曼一世被一系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迅速平定叛乱之后,竟然挥师南下再次兵围贝尔格莱德,这下子可惹恼了阿道夫。=2更}新1#最《/快r上{酷9匠*网海狮计划的受挫已经让阿道夫倍感丢脸,此时苏莱曼围攻贝尔格莱德,那简直是在翻过来掉过去的抽阿道夫的脸。阿道夫一怒之下兵发贝尔格莱德发动了巴尔干战役。为了实施这一战役,阿道夫动用了第12集团军(司令为李斯特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第1坦克群(共32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1500多架飞机(第4航空队和空军第8军)。同时从意大利和匈牙利抽调仆从军在辅助方向作战。此战德军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奥斯曼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方向、罗马尼亚方向、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地区,分割并消灭奥斯曼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占领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奥斯曼战争动员计划。正猛攻贝尔格莱德的苏莱曼没想到阿道夫的放应这么快,奥斯曼的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动员不充分、技术装备很差),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为了顶住德军的进犯,苏莱曼又抽调6个师和为数不多的航空兵9个中队加入战场,但这并不能没能从根本上改善被动的态势。德军是在大明正德二十七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