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五章 兵围匪穴(1/2)

白金汉郡做为英格兰中南部的一个郡,有着广阔的森林、丘陵,是一处理想的耕作之地,同样也是一处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战场。伊丽莎白率领的军队进入白金汉公爵的领地之后,就和叛军展开了激战。别看伊丽莎白的军队人数少于叛军,但是大军主力是由支持王室的贫民自愿组成,再加上死去的克伦威尔这些年对军队持续不断的投入,又引入了大明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战术战法,使得英军成为了一支训练有素,作战风格顽强的军队。在和白金汉公爵的交战中,伊丽莎白大胆提拔了几位极富才华的年轻将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坚定的改革派青年俊杰惠灵顿侯爵,另一位是被亨利八世保送大明皇家军事学院深造的蒙哥马利(注:此人不是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而是他的先祖)。伊丽莎白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参考了厚照的意见,将军队分成两个兵团,惠灵顿和蒙哥马利各自率领一支。伊丽莎白授权他们可以临机决断,不必事事请示。伊丽莎白的信任让两位年轻将领转眼之间成为了英**队统帅级的人物,也让两人放开手脚按照自己的想法指挥军队作战。惠灵顿的指挥风格属于灵活多变,攻防兼备那种。而蒙哥马利用兵大胆,作风泼辣,善于兵出险招。这和他在大明皇家军事学院深造期间,他的导师徐劲松对他的影响息息相关。这两位统帅兵分两路、各自为战又相互配合,一方发起进攻,另一方必定会在另一个方向上配合牵制敌军。这让白金汉公爵指挥的叛军不得不分兵迎战,由此一举打破了白金汉公爵试图集中兵力和伊丽莎白进行决战的计划。自战斗开始以来,伊丽莎白麾下的两位统统帅和叛军进行了大大小小多达几十次的交锋,虽说规模都不大但是,却有效的消耗了叛军的兵力,以较小的代价,通过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法,逐渐拉平了双方之间的兵力差距。并步步为营,向着白金汉郡的首府埃尔斯伯里靠近。当厚照的诏书传遍天下的时候,玛丽和白金汉公爵立时陷入慌乱之中。打仗打的是后勤,如今白金汉郡成了战场,大量对玛丽和白金汉公爵心怀不满的平民出逃,使得白金汉郡人口骤然减少。叛军想征调民夫都很困难,不得不采取四处抓壮丁的办法。然而此举更加剧了白金汉郡百姓的不满,抓来的壮丁还没到战场就逃跑了一多半。而此时,西班牙舰队为避免和法国舰队激战主动撤离英国,一下子就掐断了白金汉公爵的外援和海上补给线。白金汉公爵的舰队正在和英国皇家舰队争夺制海权。本来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如今却要自相残杀,白金汉公爵麾下的舰队官兵厌战情绪很大。而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司令萨福克公爵,命令苏瑞伯爵率舰队和叛军舰队在大海上争锋,英国皇家海军官兵本就士气旺盛,再加上大明皇帝表明了支持英国王室的态度之后,官兵们更加斗志昂扬。不仅突破了叛军的海上封锁,还接连不断的取得了胜利,叛军当中经常出现在战场上临阵倒戈的现象,白金汉公爵寄予厚望的舰队,已经无法掩护白金汉郡的后方。由于大明帝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西班牙阵营偃旗息鼓,战云笼罩的欧洲大陆立刻恢复了平静,各国百姓松了口气。当留在苏格兰的大明特混舰队轻松突破叛军舰队拦截,彻底封锁了白金汉郡的海上通道,当大明帝国远洋舰队感到英国的时候,两只舰队合兵一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登陆开向埃尔斯伯里。而十万法国陆军也在英国本土登陆,开赴白金汉郡。面对四面受敌,内忧外患的局面,玛丽和白金汉公爵感到自己的末日快要到了。埃尔斯伯里城外五十英里,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惠灵顿伯爵驻马山岗之上,在这里即使不用望远镜,都可以隐约看到埃尔斯伯里城的城墙。惠灵顿所在的山脚下,在那平坦的原野上,叛军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这条由尸体组成的路线标志一直延伸到埃尔斯伯里城外。所有的叛军都是背对着惠灵顿侯爵的军队的,由此可以看出,叛军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歼灭的。“司令官阁下,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