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 逝去的辉煌(1/2)

新疆是瓜果之乡,由于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利于糖分的形成和储存,所以新疆出产的瓜果甘美爽口。至于温差大到什么程度是这样形容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新疆常见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苹果、香梨、杏、桃、石榴、樱桃、无花果、核桃、巴旦杏等,其中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苹果等,都是新疆瓜果中的上品。'酷匠网(首‘发&;说到吐鲁番唐代为西州也曾是大唐国力衰弱时的安西都护府的的治所。他的别称是“火州”、“风库”。火州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气温高降水少,有资料统计这里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在这样一个干旱炎热少雨的地方怎么会生长出好吃的葡萄呢。秘密在于坎儿井。吐鲁番在维语里是“最低地”的意思,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周围的雪山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人们把坎井里的雪山融水引到果园里,于是便有了这好吃的吐鲁番葡萄。厚照等人去看了火焰山,火焰山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因为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照耀之下,山体呈褐红色,仿佛有火焰在燃烧。山体庞大绵延不绝,真的好似耐不住这酷热,厚照等人去了当地一家贵族的庭院。只见满院的的葡萄架子上,爬满葡萄藤,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宛若玉石做就的。酷热被挡在门外,主人家热情的端来大盘瓜果,葡萄自然不能少,西瓜又甜又沙,手抓饭、烤羊、鲜榨的葡萄汁、自家做的馕顷刻间把小桌摆满。维族人是热情好客的,主人家把一顶绿色的花帽献给厚照,这是最尊贵的客人才有的待遇。维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所以绿色是他们认为最美最尊贵的颜色,和汉族人的习惯不一样,所以你不必因为被戴上绿帽子而介怀,在维族人家里,戴绿帽子的要不就是长者,要不就是尊贵的人,一般人还享受不到。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有看不尽的美景,吃不完的瓜果,也有着不少历史的痕迹。交河故城就是其一。交河故城离吐鲁番不远,位于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两端窄,中间宽,从空中俯瞰故城就像一片柳叶。这里曾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国都城,后来大唐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交河故城虽历经千年早已破败,但主体结构仍然保存下来,古城四面是峡谷高壁,谷底河流绕城穿过,形成了天然的防御线。古城中已经看不见任何建筑,只留下房屋的基础,还有一条铺着砖石的街道。你只能在这些遗迹上展看想象。奥,这是寺庙,这是店铺,这是衙署,这是居民区。这些建筑形式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整座古城就像是一点点雕刻出来的,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才能。故城很幽静,漫步其间,想象着当年他繁华的样子,恍惚见似乎听到了叫卖声,乐曲声,战马的嘶鸣,刀剑的碰撞,勇士的呐喊。站在高处,俯视这故址,不禁思绪联翩。遥想当年,旌旗漫卷,铁骑如流,十万金戈灭楼兰。今夕可叹,壮士去兮,旧时河川,一座孤城伴天山。荣耀与繁华似过眼云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只剩下这断壁残桓,诉说当年。厚照站在交河故城的最高处俯瞰四周,他沉声说道:“大唐,华夏的盛世巅峰,朕终极此生定当重现之,不仅如此,朕还要把这个巅峰持续下去,让华夏的文明之光笼罩万邦。”李东阳很幸运,他在一处废墟里挖出了一颗虎头金印,印面上刻着“大唐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之印”。李东阳:“唉,这只怕是当年乔公师望的印信。大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灭高昌,建立安西都护府,第一任安西都护就是乔师望。不想老夫今日竟然发现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的第一枚印信,陛下,此银捐给帝国皇家博物馆吧,让咱们的后代子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