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原来她是大长今(1/3)

厚照手端酒杯来到李隆面前,李龙慌“臣李隆拜见吾皇陛下。”“国主免礼,国主亲赴宁安参加典礼,朕心甚慰。为表示感谢,朕敬国主一杯。”张永端来一个托盘,盘中放着三只金杯。厚照亲手倒了三杯御酒,端起一杯递给李隆。李隆诚惶诚恐的接过金杯一饮而尽,厚照又递过一杯,李隆再饮。第三杯厚照和李隆碰了一下俩人同饮。大明皇帝敬酒,说的是敬酒一杯,但那指的是皇帝本人喝一杯,被敬之人要喝三杯。大明礼制敬酒为单,就是说你不能喝双数,只可以喝单数。陛下敬酒你又不能只喝一杯,所以至少要喝三杯。敬酒之后厚照哈哈一笑说:“国主海量,不知还能饮否?”李隆:“臣还能饮,陛下所赐臣来者不拒。”厚照:“哈哈哈,你这脾气和朕很像。张永,这三只金杯就赐给朝鲜国主。”李隆:“谢陛下隆恩。”厚照:“哈哈,你太客气了。来,到朕身边来坐,你我君臣痛饮。哦,还有这个小姑娘,你也来。”李隆满心激动啊,大明属国的国主,能和大明皇帝同席而饮他可算是第一位了,这个面子给的真足。没看见其他各部首领眼睛都红了吗?没看见朝鲜使团的官员们立刻都挺直了腰杆,甚至还有的壮起胆子向大明高官们敬酒,酒宴的气氛立刻就热闹了起来。李隆的座位被安排在厚照的右手边侧对着厚照,这位置通常是大明太子或者是和陛下亲厚的亲王的位置,如今李隆坐在这里感觉浑身舒坦,他频频举杯向厚照敬酒。要知道向皇帝敬酒,李隆自己至少要先喝三杯,中途还不准停的。大明的御用佳酿可不是朝鲜的薄酒能比的,那都是味道醇厚的陈年佳酿劲道十足。几轮过后,李隆面红耳赤连说话都有些不顺了。厚照哈哈一笑说:“这御酒劲大,国主不要喝那么急,慢慢饮用,细品之后才能体会这美酒的妙处啊。”李隆还没答话,那个叫徐长今的小姑娘就说话了。“陛下所言极是,酒之一道“情、理”是核心,“美、德”是灵魂。酒饮酒,非常酒,醉可醉,非常醉,道法出美酒,道人有真情,道境有真梦,道酒有凡仙。”“华夏宋朝朱翼中在《北山酒经》中说:酒可通神,古人以酒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谢祖辈庇护之恩德。酒有灵性,人们以酒为媒,祝福婚姻,上至诸侯大夫、诗人墨客,下至乡村百姓、渔夫樵子,没有人可以缺酒。自古“无酒不成礼”,射箭比武,宴请宾客,宾主互拜,均以酒为礼;文人以酒启动文思;将士出征,以酒壮行。”“华夏酒道,精髓就是中和二字,主张对酒无嗜饮,这与庄子的无所贪酒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主张饮酒有节,酒可以饮,但要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似若未饮,绝不可太过,故谓之和;和就是平和谐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饮酒要饮到不影响身心,恰到好处,有乐而不误事,才能被称之为和;对“酒道”的理解,不能拘泥于饮后的感觉和效果,而要贯穿于酒事的始终。”“酒道应包括酒德、酒礼、健康等诸多内涵。华夏酒道自始至终贯穿于酒事中,表现在宾主的酒性上,拿出珍藏极品,客人在盛情难却下,豁达欢畅,沟通宾主共同领略饮酒的寓意,使饮酒意境和谐愉快,达到极度满足、言语尽表、情真意切的境界,此谓情理之道。”“饮酒之道。自古饮酒也有规矩,酒道应包括酒的选购、存放、选杯、开瓶、倒酒、上酒、配菜、饮法、解酒法以及酒用于烹饪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以及上酒的顺序,饮酒的温度都是华夏酒道规范的内容。”“宴请宾客,主人要选几种酒,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选择,如果一次饮用多种酒,应先上最清淡的酒,最后上质感最浓的酒。应是新酒先于老酒,低度酒先于高度酒。”“饮酒虽无师自通,但若要享尽其中乐趣,却大有文章。大唐朝皇甫松在《醉乡日月》中说,对花饮该在白昼,借其气光;对雪饮,当为夜晚,欣赏其皎洁;楼上饮,该是夏天,借其清凉;不按饮酒的道理饮酒,兴致会大打折扣。”“酒也有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