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先海后陆(1/2)

孝陵卫位于南始建于洪武九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永乐三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规模宏大,周长约22.5公里,四周建有围墙,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正德四年初冬,一向清冷的孝陵卫衙署忽然变得热闹异常。近卫军将整个孝陵封锁,陵区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除了留守南京的各部主管,江南总督谢迁等封疆大吏之外,直隶总督梅翡,宣永巡抚杨慎也赶到孝陵卫衙署,因为朱厚照要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会议开始之后,谢迁、王守仁、梅翡和杨慎逐一介绍了各自所管辖的特区和开发区的建设情况。总体而言形势喜人,张按照厚照制定目标快速前进。众人发言之后,厚照点点头说:“四大舰队能有今天的成绩,工业区能够蒸蒸日上,众卿功不可没,现在朕重新调正一下。谢卿,你该回朝了。”众人看着谢迁鼓起了掌,谢迁激动的站起身来说:“陛下,朝中有各位阁老辅政,臣还是希望能留在这里。”厚照看着谢迁说:“内阁离不开你,朕离不开你。刘健已经回朝辅政,现在就差你了。谢卿,你此刻不回朝难道是对朕还有怨言吗?”谢迁:“不陛下,臣只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臣深受先帝和陛下信赖,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就去哪里。”厚照抱住谢迁说:“谢卿,有你在朝,朕心里就踏实,你就是朕的定海神针。”“陛下~~~~,臣听陛下的,臣还朝。”“好!”众人的掌声再次响起。“谢卿还朝,这里的事情也不能没人操持。众卿觉得谁来接替谢卿为好?”谢迁哈哈一笑说:“陛下是在考校臣等吗?其实陛下心中早有人选,既然陛下问起,那臣就举荐一人,臣举荐吴承恩接替臣。”众人纷纷点头,暗道早该如此。吴承恩年纪不大,也不是科举出身,但所干的事情无一不被百姓称颂。他又是朱厚照亲手栽培出来的,可以说朝中对厚照了解最深的就是承恩,他接替谢迁绝对可以把新政推行的更好,也绝对可以把海军和工业区建设搞得更出色。只不过太年轻了呀,连二十岁都不到哇。酷。匠%网唯*一正版。,r其:他}都/是盗*版厚照略一沉吟说:“承恩的确合适,只是未免太年轻了些。”谢迁笑着说:“故有甘罗十二岁为相,与之相比承恩就不算年轻了。臣知道陛下顾虑,陛下是怕承恩初登高位把控不住自己。其实陛下大可放心,承恩为人臣是可以打包票的,再说举贤不避亲,陛下用人首先考虑的是德才兼备,其他的并不重要。”“谢卿所言极是,那么朕改江南总督为两江总督,总揽江浙军政事,直接向朕负责。承恩,江浙就交给你了。”承恩跪倒在地大声答到:“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厚照扶起承恩之后再次发问:“王卿(守仁),谁可接替你?”王守仁微微一笑说:“陛下还记得戴铣吗?”厚照抚掌大笑说:“哈哈哈,看来王卿是早有准备。戴铣,朕命你为两广总督,和承恩一样总揽两广军政事。荣怀郡王何在?”朱厚勲:“臣在。”“命你为琼州总督,总揽军政,平洋舰队就交给你了。”“陛下,臣还想到海军学院深造呢。”“哈哈哈,别急,有机会。朕会派人协助你的,王越就归你了。”“谢陛下!有王越臣啥都不耽心了。”“嗯,今后你和戴铣密切配合,尽快将福建船厂建好,平洋舰队要尽快换装,那里位置重要,很多南方属国都处在平洋舰队的战区之内。那里也是帝国海上贸易通道,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臣等遵旨!”“杨慎,朕命你为两湖总督,要尽快将新政在江南推行。”“陛下,臣可以带走几个人吗?”“呵呵,宣永官员随你挑。”“谢陛下。”“张卿。”张钦:“臣在。”“朕觉得九边的步子还应该再迈得大一些,所以朕决定设宣大总督,你看谁去合适?”“臣去。”厚照:“呵呵,你去。”张钦:“谢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