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省事省力(2/3)

幕僚,自然不会因为秦之初从宁清县调到隆虑县,就凸追随。

“东翁,我是一定要跟着你离开宁清县的。”关志文第一个表态道。

紧随在关志文之后,龚秀珍、老姬夫妻、演宁、孙得龙等人也都做出了类似的表示,如果说他们以前选择追随秦之初,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重用,一展所学的话,那么现在,在这些原因之外,又多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追随秦之初,将来有一天,有消成为人人敬仰的仙师。

就这一个理由,就足以让他们牢牢地站在秦之初这艘大船上,期望着永远都不要被甩下船去。

对关志文、演宁等人的回答,秦之初还是比较满意的,真要是有人说不跟着他一起去隆虑县,他不知道该有多么郁闷。毕竟,他从来没有想过亲自治理管辖区域,到了隆虑县之后,他还想让关志文他们帮着他治理隆虑县,他还想在宁清县的时候一样,当个甩手掌柜。

“既然大家都决定跟着我去隆虑县,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做出一些适当的安排。

首先,就是宁清县这边的事务一定不能乱,原计划做的事情,该怎么做,还要怎么做,最好是能够赶在我们去隆虑县上任之前,把宁清县的事情做完,做个比较好的了断。

其次,就是我在去京城之前,跟你们说的,你们都要从宁清县的事务中抽身出来,挑选有名望的士绅、举人来接替你们的职务。”

说到这里,秦之初顿了顿,看了关志文一眼。

后者连忙站了出来,“东翁,这事,我们已经着手在办了。

在你离开宁清县的这段时间,我们把消息传播了出去,晓谕了整个榕西府以及邻近的府县,有不少有才学却又不得志的举人、秀才、士绅赶了过来,自荐出任宁清县的县主薄、典吏等职务。

我带着龚兄还有其他几位大人,仔细地研读他们的个人名录,又派人到他们的家乡调查,最后,综合各种因素,确定了一个名单,请东翁决断。”

秦之初没去看那份名单,他说道:“关兄,你觉得合适,就用吧°告诉他们,本县对他们有三个要求,一是秉公守法,二是一心为民,三是不准贪墨。

谁要是违背了这三条原则,本县饶得了他们,大牢里面的刑具饶不了他们,谁要是觉得刑具还不过瘾,那就把人头借给本县用用,九龙镇东城门、南城门和北城门三个城门外都还能竖几根杆子。”

关志文连忙点了点头,“东翁放心,我一定把你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他们。”

秦之初又道:“为官一任,造富方,本县在宁清县呆的时间太短了,为宁清县百姓做的实事也太少,我决定在离开宁清县之前,再为宁清县的百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要在宁清县公开招收学徒,传授他们修炼之道。”

关志文他们一听,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之初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大了,不但擎广,影响也大,这个消息要是散播出去,宁清县的老百姓还不都疯了?

关志文他们不知道秦之初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官场之上,有一条铁律,就是人亡政息,意思是说主政的首脑死了或者调走了,那么他原来主政的地方,在继任者的管理之下,基本上不可能延续前任的政策。

秦之初估摸着他也逃不脱这条规律←做官不求财,只求老百姓的香火之力,假如他一走,继任者一上台,就改变他制定的政策,那么宁清县的老百姓是否还会念他的好,还会继续给他竖长生牌位。

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事情※以,秦之初想来想去,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宁清县,但是一定要以某种方式,保持在宁清县的存在,要对宁清县继续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他又不想引起继任县令以及其他官员的忌惮,所以世俗的手段,能不用还是不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