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临近苗寨(2/3)

,这个习俗就这样长久沿袭着。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

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在绍兴一带这一生女必酿女儿酒的习俗长久流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住东关古镇时,品饮女儿红酒后写下了著名诗句“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从前,绍兴有个裁缝师傅,娶了妻子就想要孩子。一天,发现他的妻子怀孕了。他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赶回家去,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裁缝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老婆又生了一个女儿,原此,女儿满月时并未拿出来,一直埋于桂花树下。

光阴似箭,女儿长大成人,生得聪明伶俐,且继承了裁缝的手艺,并和裁缝的徒弟成了亲事,他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办婚事。成亲之日摆酒请客,裁缝师傅喝酒喝得很高兴,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便挖出来请客,结果,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为“女儿红”酒,又称“女儿酒”。

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

崔明丽讲完了这个典故之后,也连喝了好几口,而后便把酒葫芦慢慢地交还给德叔,德叔微笑着接了过来,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了句,“可是我是没有机会亲手为女儿酿这个东西了”

“湘西赶尸,闲人回避”下一秒,这声吆喝再次从他的嘴里面迸出,我们三个看着德叔的背影,深深地吸了口气,或许这个人的心里,有我们所不清楚的东西。心似双丝,情有千千劫!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喝了酒之后,对我们的身体还当真是有很好的作用,起码从脚心处不再会有那种几乎痛彻肌骨的凉意了,我们几个走起路来也舒服很多,最起码可以跟得上德叔的脚步了。就在将近凌晨的时候,天色渐明,在山涧当中漂浮的流岚间,我终于看到了那位于半山腰的一个苗家寨子。

苗寨,即苗族的人居住的村寨。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至黔、至滇。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古镇的苗寨很多,有苗王城、老洞苗寨、岩板堰苗寨、茶坪苗寨、老家寨、山江苗寨、岩旯窠苗寨、关田山苗寨、竹山苗寨、梦幻苗疆、香炉山苗寨等。苗族,是凤凰县最古老的民族。

远古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祖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又由湘西分迁到西南各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湘西苗族以远古骧蔸部落的仡熊仡夷为主体,融合三苗、盘瓠两个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组成。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