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节怒战瀛沧,上(3/4)

难面前,恩义不顶用。唯有共同的利益需求才能凝住人心。”“李助和你大哥都是有能力有大本事的人,能干大事,但到时是管不住庄户们的。就是公亮他爹、你马二庄主叔父在此坐镇,那时候也指挥约束不住几家。说什么都没用。庄户们只会一心想着早早逃走避开血战。辽寇一来,赵庄就不存在了。”小刘通有些明悟地点点头。老奶奶欣慰地瞧着刘通,愿意多说几句。“我这个老太婆抡不动刀,射不动箭,杀不了贼寇,但只要我在,庄户们就知道主家没抛弃他们只顾自己安危。主家在和庄户们共担危难。有李助和你大哥他们具体负责动手,那就是主家和庄户们在共同奋勇杀敌。庄户们相信主家有信心击败敌人保住家园。”“这样,庄子里的人心就是稳的,团结的,心里害怕凶野的辽贼,但绝大多数人愿意跟着奋勇作战力保家园不失。”一向不爱听大道理的小刘通这会听得入迷。老奶奶象教导亲孙子一样说开了不和外人说的话,自己也唏嘘感慨了一下复杂的人性。“辽贼对咱们沧州用心险恶。奶奶我也知道咱们家怕是首当其冲承受大难。庄上也不是过去那三千多户忠心团结又骁勇善战的老人,没有那杀出来的誓同生死的五六千热血敢战的好儿郞好汉子。如今还没转走留庄上耕种做活的住户只有不到一千家,组不成多少抗贼人手,留在这是危险。但越是这个时候,我越不能走,连畏惧惊慌都不可。否则咱家完了。这些庄户一害怕一慌,心散了,只顾抛弃赵庄瞎逃走瞎躲避辽寇,流离在外,多半也难逃屠杀,数千男女老幼也完了。”“我记得岳儿曾说过‘王者之家应当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坚定信条。没有这种神圣责任感和担当,就不配为王’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象太宗、真宗这种宋皇那样,敌人未来,只感到危险就已经着急迁都,抛弃百姓只顾自己逃命,那怎么行?”“子民谁会愿意为这种主家誓死奋勇血战?谁会跟这种主家坚定不移追随到底?”“宋家天下得来得太容易,皇家子孙都不懂得珍惜。大好江山仅仅百十年就这么眼看着很快就败完了。他们曾想抛弃子民,到时候金军杀来,他们必会把抛弃付之于实际行动,也必会被子民无情抛弃,记载在史书上也会被后人不耻其节操而唾弃。”“所以呀,岳儿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并且反复向包括公廉在内的孩子们灌输这种信念。”“它是沧赵的新家规祖法。”“当主人就要负责保护好部下,有灾难要奋勇挡在前面。没有担当,不配作主人。这种儿孙就让他当自食其力只为自家负责的普通人好了。沧赵既成帝王家,这一条更要成为准则。我支持岳儿的建议,把这一条定为天子必须遵守的国法。”老奶奶说着说着就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和心思里,几乎忘记了是在教导小刘通。恍惚了一会儿,老奶奶心思了了才回过神来,又恢复了笑呵呵的模样,瞧着难得见到的小刘通的动脑深思状,心情更好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尽管未必能收住人心得到民众拥戴和誓死追随,但首先要做到这一点。否则有什么资格要求部下尽忠职守做出贡献牺牲?”“夫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享受权利,就要同时担当义务。”“所以呀,再危险,奶奶我也不能离开赵庄一步。不但不走,大战起来还要不畏危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鼓舞大家的斗志和保卫家园的信心。这是沧赵的职责。成年的儿子、孙儿不在。我这个老太婆就要担起来。”“咱们这个家自从建立起来起就从来没有被任何贼寇毁掉过,包括辽寇。以前如此,这次奶奶相信仍然会如此。能打败咱们家的只有咱们自己。只要咱们自己关键时刻顶得上,不退缩,不内乱自己作死,就没有人能毁掉咱们。就算守不住庄子,真到了那时候,我也不畏一死,和贼人战到底。人活着得有点精神。”“无论什么时候,沧赵列祖列宗留下的立身立根之本不能忘记。有了它,公廉、公岳这样的好儿孙才能为家族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大家才能有好日子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