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章 典农校尉(1/3)

刘鑫不由得一拍脑袋,叹了一口气,自己这运气还真是不错,竟然能够抽到邓艾提前来帮助自己。 更新最快虽然邓艾大器晚成,但是邓艾好歹也是一流级别的三国历史人物,而且还属于那种全方位型人才,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统帅方面,邓艾都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苏佳提到的那句话,邓艾对于刘鑫接下来的计划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刘鑫接下来的计划,自然就是喜闻乐见的“种田”计划,毕竟根据刘鑫与苏佳的研究,以及对于天道的恶趣味的了解,刘鑫与苏佳都认为自己差不多还有一年左右的缓冲时间,基本上一年之后刘鑫就必须想办法让黄巾起义这个事件开始了,毕竟刘鑫也不想等到汉灵帝驾鹤西去之后,再来应付这场黄巾起义,所以刘鑫与苏佳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不论情况如何,刘鑫都会在一年之后逼迫张角发起黄巾起义,并且赶在汉灵帝驾鹤西去之前平定黄巾之乱。所以对于刘鑫来,如今自己只剩下一年的“种田”时间了,虽然刘鑫手上有着不少好东西,无论是作物种子还是农业工具,刘鑫手上可都有着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好东西,绝对能够甩开这个时代的其他诸侯好几条街。但是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因为时间紧急,加上之后还要为了统一混乱的大汉打下粮食基础,所以屯粮在刘鑫看来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谈论,刘鑫与苏佳都已经商量好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在刘鑫离开洛阳返回益州时,就开始实行三国历史上魏国后期的军屯制度,既邓艾在历史上所推行的军屯制度,每一个地区设置一个军屯,一个军屯按照当地情况驻扎数量不等的士兵,这些士兵半兵半民,平时负责进行屯田耕种,如果当地发生匪患或者是叛乱时,这些军屯里的士兵就能快速集合起来剿灭这些贼人叛徒,当然了,当发生大规模战争时,这些军屯里的士兵也能够快速反应,直接带着按照命令奔赴前线,比传统的部队要反应迅速的多。当然了,这军屯制度在刘鑫看来还是有些缺陷的,和几百年后的唐朝所推行的府兵制度对比起来有些不如,毕竟到底,府兵制度算是军屯制度的终极进化形式,平时负责耕种自己的土地,每年按照一定的轮次前去参加训练与防卫工作,到了战争时期也会“选”府兵参加战争,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府兵的武器属于自备,君王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土地与功勋就好了。不过刘鑫也和苏佳讨论过这个问题,能不能在益州实行更加先进的府兵制度,结果自然是不能,因为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淡,益州这么一个地方并不适合实施府兵制度。原因很简单,首先是益州的人口问题,按照府兵制度的方法“选”府兵,基本上都是一户人选出一名府兵来,虽然刘鑫不知道益州总共有多少户人,但是刘鑫找黄权问了一下成都城内有多少户人,黄权给出的答案让刘鑫十分无语成都城内一共也就五百户左右。为什么偌大的成都城内只有五百户人口左右?毕竟按照刘鑫之前的计算,成都城内应该有两三万人左右才对,刨除一些流动人口,成都城内的人口至少也在两万人左右。按照五百户来计算,成都城内这一个户口上就有四十人左右,这明显是不正常的。。。才怪,这在黄权看来倒是非常正常,因为成都城内有着一半左右的人口都是属于黑户,而这些黑户都附属于各个成都城内的世家大族,作为这些世家大族的下人与佃户,而这些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往往都是一个户口上有着上百人,尤其是蜀郡张家的户口上直接有着两百多人,因此才导致了整个成都城内也就五百个户口左右,甚至可能更少。毕竟这些年来,大汉纷乱不断,无论是天灾还是,都导致了大量的普通百姓流离失所,从而让他们在当地的户口“注销”,这些“黑户”要么逃到深山老林里面去,要么就被那些世家大族们收留藏匿,让这些“黑户”成为世家大族们的奴隶。刘鑫也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麻烦,毕竟在大汉这个时代,人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