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杂谈(2/3)

汉灵帝的恩**,自己什么都不是,而宦官势力的壮大必定会影响到其他势力的利益,因此宦官势力必定会与其他势力结仇!而宦官势力因为其天生的局限性,在恩**他们的皇帝驾鹤西去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过气”了,毕竟新一任的皇帝也有着他们所恩**的宦官,老一辈的宦官自然是得安心退位了。打一个比方,如果世家势力是一颗颗参天大树形成的树林,虽然各自都在争夺着土地中的养分,进行着优胜劣汰,只是偶尔有一道天雷下来噼死那么一两颗大树,又或是被其他树木吸收走了养分,导致枯萎了那么一两颗大树。那么宦官势力就像是一片稻田了,在经了大半辈子的发育之后,终于好不容易进入了成熟期,但是很快就被收割了,一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大树一般的世家势力可以长期的生存下去,繁衍生息;而宦官势力这样的稻田只能是长一茬割一茬,根本没有继续生存的可能性,更别繁衍后代了。因此在华夏朝代中,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宦官,当然大都数都是像十常侍这般臭名昭着的,虽然他们在生前经常是一副皇帝老大,劳资第二的样子,敢和世家势力比试身手。但是这些宦官死后却是悲惨无比,被开棺戮尸,死无葬身之地的比比皆是,至于这些宦官的家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往往是这些宦官坑了一把世家势力,这份仇便记在了这些宦官的家人身上,至于过不及家人这句话,呵呵,谁会真正在乎呢。当然了,凡事也有例外,像曹操的爷爷曹腾,在为宦官时就和世家势力交好,并且也没有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而且还成功“洗白”。因此,深知宦官势力只能风光一时的张让,才没有过分曝光自己的家人,都是通过隐秘的渠道提供给家人各种帮助与钱财,尤其是那名张让喜爱的侄子,已经被“举荐”为了孝廉,张让正在找路子安排自己的侄子当一个县丞或是县令。所以张让很鄙视赵忠对于自己家人的态度,不仅明目张胆的替自己侄子赵林撑腰,还大把大把的给家里人送钱,这不是明摆着给那些世家势力们提醒,我的家人就是这些人。等到汉灵帝驾鹤西去,亦或是张让赵忠自己去世,那么世家势力肯定会向他们的家人报复,而且就算是没有发生过冲突的世家大族,也不会介意落井下石,因为像张让赵忠这些宦官,大都数都积累了不少财富,对他们下手就能轻松愉快的得到一笔横财。所以可以预见,如今在赵忠的保护下,飞横跋扈的赵林,等到日后赵忠失势,赵林会有怎样的下场。所以“宦官二代而亡”,这是一句真理。话回正题,党锢之祸刚结束的一会儿,张让赵忠这些十常侍看起来是大获全胜,风光无比,实际上一个个都害怕的要命,毕竟一次性招惹到了这么多世家大族,真要把这些世家大族给惹火了,派出各种杀手刺客来对付自己,自己到时候必死无疑。因此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们虽然都在洛阳有府邸,平时也有时间出宫休息,但是在党锢之祸的那段时间,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们都很默契的选择留在宫中,绝不跨出宫门半步。毕竟在宫中刺杀十常侍,和在宫外刺杀十常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宫外刺杀十常侍,那可以解释为私仇,很轻松的就能找到人来“背锅”,汉灵帝最多也就表示一下惋惜哀悼,也不会太过在意,其他的十常侍就算知道是那个世家大族出的手,也没有办法为死去的十常侍报仇了。但是,如果在宫中刺杀十常侍,那整个性质就不一样了,因为十常侍们大可以将这件事偷梁换柱,将这件事情定义为“意图行刺汉灵帝”,这可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了,哪怕是袁家或者弘农杨家这种大汉尖世家犯了这种事,也逃不过灭族之灾。毕竟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像袁家或是弘农杨家这样的大汉尖家族,敢这样“意图刺杀汉灵帝”,就已经与“意图谋朝篡位”划上了等号,就算是再昏庸无能的皇帝,也不会允许自己的臣子敢对自己的位置有所觊觎。至于其他的世家大族,虽然与袁家或是弘农杨家有所联系,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