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归(1/3)

神学研究会的信使带着宜姗和尤丽丝的信回到队伍中时,时间已经到了新历134年3月21日。 此时队伍刚好路过一个莱汀人势力的边境线,有大约五万人想在这个莱汀人势力定居,麦尔就让他们离开了队伍。这样一来,队伍的总人数就变成了六十万。

接下来的旅途非常顺利,四十天后,队伍就抵达了上今县边境。

面对一支规模几十万,且目的地是拜伦斯堡的队伍,韦林又惊又怕。在上今县周边的势力中,潇湖家和厄古斯王国明显是向着拜伦斯堡的。如果让拜伦斯堡获得这几十万的人口,拜伦斯堡就有了充足的兵员。万一潇湖家和厄古斯王国支持拜伦斯堡向上今县宣战,上今县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危险了。

布金共和国是伊利比人势力,所以拜伦斯堡和上今县开战之后,韦林不可能再从布金人那里得到援兵。至于其他的周边势力,韦林也已经派人问过了。

爱尔特王国是该地区唯一能与潇湖家正面抗衡的势力,但不知是为什么,在上今县问题上爱尔特王国居然站在了拜伦斯堡这边。明集人的朝昕国对上今县问题不感兴趣,剩下的几个势力都是大势力的附庸,在政治上没有自主权。

也就是说,如果拜伦斯堡和上今县开战,上今县就只能独自对抗拜伦斯堡及其盟友。就算潇湖家和厄古斯王国不参战,上今县的处境仍然严峻。

上今县在上一场战争中损失很大,还背负着战争赔款。新年刚过,布金人就开始催上今县支付今年的赔款。韦林不敢得罪布金人,所以只能先支付了一百万加勒,以至于他连重整军备的钱都没有了。

在麦尔的队伍还没到上今县的边境的时候,韦林就派探子去侦察情况。在“田泽国事件”发生之后,接受过临时军事训练的人不愿脱下装具,一直以士兵的身份前进。当时愿意参加战斗的人超过十万,所以麦尔的队伍远远望去就像一支携带家眷出征的军队。

沿途的势力为了避免冲突,都很配合的帮麦尔规划了效率最高的行进路线,卖物资的时候也不敢趁机抬价,全部按照市价售卖,还会派兵“保护”他们。

上今县的探子先是在当地人那里打探了一些情报,又混在看热闹的人之中亲自确认了一下麦尔队伍的情况,然后匆匆的回去复命了。 当得知麦尔有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时,韦林差点没被吓晕过去。

现在就算把上今县的老本拼光,韦林也凑不出两万人来。就算麦尔手里的十万人都是民兵,韦林也没有战胜的可能。

如果不放人过境,韦林可能现在就得和拜伦斯堡开战。如果放人过境,今后韦林就要面对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所以不管怎么选择,上今县都是死路一条。

思来想去,除了和永山国断绝关系,抱上异族势力的大腿以外,韦林已经没有办法可以保住上今县了。这样做韦林势必会被上今县的民众视为民族叛徒,但即便如此,韦林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这条路。

既然是抱大腿,那自然要抱个粗的。在周边势力中,爱尔特王国和潇湖家的大腿最粗,不过爱尔特王国不接受韦林的效忠,所以韦林只能去找潇湖家。潇湖家的本家接受了韦林的效忠,然后上今县就被并入了潇湖家的版图,但这是麦尔的队伍抵达拜伦斯堡之后的事了。

新历134年4月27日,麦尔的队伍绕过二十九村里,进入梁月城境内。在队伍进入上今县境内之后,拜伦斯堡方面就开始频繁派人与麦尔联络。在进入梁月城境内之后,从拜伦斯堡来的向导带领队伍朝着拜伦斯堡山下的平原前进。

5月2日,队伍抵达目的地。南怡居士为这些莱汀人在一条未命名的大河边建好了营地,经过近三个月的建设,拜伦斯堡已经在这里建出了一座可供八十万人宿营的营地框架。南怡居士的设想是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