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3/8)

蔡远飞。

说起来,年底的这次集训是美国第航空队解散之前的最后一项任务。这t伞、备份伞以及这次跳伞训练,都与“租借法案”有关系。

“租借法案”是抗战期间的同盟条约,其核心内容是由美国向中[***]队提供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指导。这个方案从年开始实施,刚装备了0个师,曰本就投降了。从道理上讲,战争结束后法案就应该废止,可中美双方又搞了一个《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把尚未交付完毕的军用物资继续提供给中国政斧。美援装备的总数到底有多少?有说0个师、个师的,也有说个师、个师的,各执一词,就连国民党自己也没有定论。这说不清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的物资分配没有明确的计划,通常是派系斗争的结果。因此,除了少数的“全美械师”,还有许多“半美械师”,而那些“半美械”部队的武器配置标准不一,数量不等,非常混乱,很难确定他们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美式装备”。

当然,不管怎么算,伞兵部队都应该属于正宗的“全美械”。可话又说回来了,“全美械”也有“全美械”的难处。

首先是开销大。美军教官可不是白求恩,干活是要收钱的。他们每上一次飞的“勤务补贴”是0美金,中国官兵是两美金,办一个月的培训班,光是这开支就要耗费四万多美元,把伞兵总队整得直喊受不了。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好东西。比方说,当时比较先进的降落伞是t型,可美国人只肯提供t。伞兵部队需要00瓦的大功率无线电发射,他们也不愿意给,最后还是通过蒋宋美龄女士亲自说好话,才从第航空队弄到了一台。

抗战时的“租借法案”期间,美国人提供的武器全是崭新的,可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移交的装备大都是些旧货和次品——大炮不配炮弹,战车没有配件,枪的枪也经常是断裂的,汽车和飞都要先经过修理才能够使用。场上,b之类的先进战一架也不给,状况好一点的b、b全都飞走了,留下的主要是c和c运输。

“租借”到这样的“新式装备”,紧接着就需要维修,可器设备和各种配件都堆放在美军仓里,需要另外花钱购买。

美军基地存放着大量的剩余物资,有油料、弹药、被服、械设备、零件配件以及各种型号的发电和电动,甚至还有做饭的炊具,崭新的锅碗瓢盆和铁皮炉子堆积如山,用几十辆卡车也拉不完。

这些东西都是从太平洋那边空运过来的,现在再运回去也不划算,美国人就寻思着卖给中国政斧。刚开始,国民政斧挑三拣四,报价给得很低。美国人一生气,就在设备物资上浇汽油,放火烧掉了不少。昆明雷达站有几十匹军骡,平时由中国老百姓负责饲养,美国兵撤走的时候,先付清房东的草料钱,然后对准骡子脑袋就是两枪——真是够缺德的。

这么折腾了一阵,国民政斧只好认怂,签了个《剩余物资购买协定》,用一亿七千万美元的价格把价值九个亿(的剩余物资全都买了下来。

这买卖看起来挺占便宜,可细算起来却不一定——“剩余物资”其实都是美国的洋垃圾,除了舰船、汽车和飞的零配件外,更多的是牛奶、香烟以及过期的水果罐头。南京码头堆着几万吨美国水泥,是塞班岛基地的剩余物资,运来的时候就已经失效,[***]再拿去修工事,共军的炮弹落在阵地旁边,那混凝土碉堡就被震垮了。这些“洋破烂”充斥中国市场,让中国政斧欠了不少外债,让中国的政局越来越混乱,却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从这个时候起,老百姓对美国人的印象不那么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