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四·出事(1/2)

陈老太爷收了个跟儿子比也不了几岁的孙女婿,高兴的无可无不可,夏日夜长,等消息等的难挨,干脆就叫了二儿子跟大孙子一同在后花园里摆了个宴,对月畅饮等消息。陈二老爷之前真是觉得心肝都被挖了一块,虽然碍于父亲威势回家呵斥了自家媳妇儿跟女儿,可是自己心里其实也是有些耿耿于怀和不甘心的,到底是辛苦养大的嫡女,怎么也该有更好的用处才是,可是现在瞧见杨庆在陈老太爷面前格外得脸,陈老太爷对他也格外重视,心里的那儿芥蒂又抛远了-----罢了罢了,还有儿子呢,多为儿子想想。若是女儿嫁了杨庆,杨庆真能出头,以后也是个助力。何况如今父亲已经被贬到金陵来了,也不好太挑。杨庆惯会看人脸色揣摩人心,不一时就已经跟陈二老爷到了一处去,把他哄的服服帖帖,正要再执壶给他倒酒,外头一直守着的厮就跑着进来,在他耳边了句什么。杨庆立即就站起来,目光炯炯的看着陈老太爷,笑的志得意满:“成了!老师,成了!”陈老太爷几乎是立即同时就站了起来,震惊过后就只余满面笑意,拉了杨庆的手道:“走!书房里去!”剩下陈二老爷跟陈大少爷一脸茫然的面面相觑,可他们好奇归好奇,管却是不敢去管的。父亲(祖父)最近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整天忙的不见人影,到了金陵如今好像还是第一次同他们一同吃饭,明明似乎在做很重要的事,却又半都不肯他们透露......陈二老爷茫然了片刻就清醒了-----反正不管是做什么,总归杨庆是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一是不会错的,他跟侄子再喝了几杯,负着手哼着曲儿回了房,反倒叫妻子多哄哄女儿千万不要闹性子。陈老太爷如今可顾不上儿子孙子在想些什么,他叫人守在门口,进了书房就迫不及待的问杨庆:“果真成了?消息可确实么?”虽然之前杨庆计划已经安排的很周详,可是到底是要紧事,也是关键的一环,他可不想在关键的时候出了什么岔子,到时候难以收场,一晚上其实还都悬着心。杨庆声音里隐隐带着些兴奋,笑着头:“学生一直叫人守在隔壁画舫里听消息,回来的人报王公子那艘画舫上初时还没什么反应,后来就闹了起来......汴河上死了人,如今报信的人已经赶往王家去了。”真死了!陈老太爷悬在喉咙里的那颗心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王家的情况他也早已经打听的很清楚了,这个儿子既是嫡出又是长子长孙,在家里极受**爱,现如今一旦死在宋琰手里,王家人只怕恨不得把宋琰生吞活剥拆皮卸骨。他高兴了片刻就冷静下来,看着杨庆吩咐:“虽然事情进展的很顺利,也不能掉以轻心。叫人去王家守着,看王家是个什么态度......”杨庆恭声应了是,又道:“学生早已经令人去盯着王家动向了,宋琰一出事,他身边也有几个精明人,一定会写信去给宋楚宜跟京城宋家求助......到时候咱们等他们送出信去,就可给皇觉寺回话了。”陈老太爷只关注宋琰这事儿,皇觉寺那边能不能顺利除掉太孙周唯昭,他实在是不想插手。私心里他自然是想皇觉寺能成的,反正周唯昭也不跟他们陈家亲近,到时候只剩一个东平郡王,他们陈家要翻身几乎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他又觉得这事儿太难,皇觉寺的势力他虽然看不透,可是太孙毕竟是作为钦差平乱成功凯旋回潮的,身边不仅有驸马叶景宽带着的亲兵,还有锦衣卫一路护送.......皇觉寺恐怕是任重道远了。去盯梢王家的人很快就回来报信,是王家亮了一晚上的灯笼,连王家的老太爷都惊动了,王家大老爷带着族中子弟浩浩荡荡的往汴河那里去了。宋琰这回只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陈老太爷心满意足的坐下来,平心静气的给皇觉寺那边写了信叫人送出去,这才偏头看着杨庆:“你还有的忙。”那个倌儿可是个万分重要的人证,可是虽然他是指证宋琰把宋琰陷进泥潭的自己人,却也得防着他反口-----宋家的手段可多着呢,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帮宋琰脱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