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你来我往【4000字二合一大章】(3/4)

生生把大明啃食个干净,只留下一具枯骨。

任何不从文官制度内部进行改革的新政其实都很难有根本性改变,无非是挖肉补疮隔靴搔痒罢了。

这也是谢慎为什么急于把匠考并入科举,并训练新军的目的。

文官需要制衡,文官也需要分享权力。

唯有专业化的人才管理国家,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而不是一群满口道德文章的儒学机器。

当然,在国家统治者的层面上,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帝的权力太大。

自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以来,大明就不具备一个制衡皇帝的方式。

内阁看似是丞相制度的替代品,其实还差的远。

便是内阁首辅也无法完全起到丞相的作用,而需要和司礼监配合。

两者合二为一,才勉强能称之为相。

这也是最麻烦的问题。

任何一个皇帝,只要不是白痴弱智,都不会放弃手中的权柄。

这一点朱厚照也不例外。

朱厚照虽然生荡了一些,但其实他对于权力也是很看重的。

如果谢慎改革上来就冲着皇帝,那肯定下场会极为凄惨。

在谢慎看来,君权确实需要被限制。不过这需要一步步来,先完成对文官的改造,再来限制君权显然比直接与君权对撞来的现实。

至于是二元制君主制,还是君主立宪,亦或是一种区别于两者,又和内阁制度联系颇深的新制度,谢慎现在还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这个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谢慎需要咬牙坚持下去。

其中困苦还无法与旁人提及,这恐怕才是最令人绝望的。

不过至少在这件事上谢慎的表态起到了作用,朱厚照对其一再挽留,就差主动认错了。

朱厚照是天子,指望其认错当然是不可能了。

谢慎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见好就收。

他从来没想过和皇帝对着干,毕竟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新政改革都需要假借朱厚照之手来完成。

没有朱厚照的支持,他什么都做不了。

一番折腾下来,弹劾唐寅、谢慎的朝官发现一切都没变。谢慎还是那个当朝次辅,唐寅还是顺天府尹。

他们似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直接把脊背露给了谢、唐二人。

谢慎的反击开始了。

他命唐寅搜集这些权贵侵占田亩,为恶京师的证据并亲自呈奏给天子。

如果说唐寅做这些事情有擅专之嫌,谢慎做这些却是绝无问题的。

他是内阁次辅,公认的首辅接班人,如果连他都没有权力处理这些问题,那大明朝恐怕也只有皇帝陛下本人有这个权力了。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朱厚照本就对谢慎有所愧疚,正好借着机会给谢慎以补偿。

这些涉事官员皆被刑部大理寺调查提审,证据确凿者立即查办。

京师上下一片叫好,百姓皆是称赞小阁老贤能,皇帝陛下英明。

当然,这还不算完。因为谢慎就着机会向天子提及了京师皇庄的问题。

所谓皇庄,当然是指直属皇家的庄园。

这些庄园所产粮食、蔬菜直接供给宫中,多余的由宫廷采买机构处理。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合法化免交税赋的庄园。

如果仅仅如此,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负责管理皇庄的都是太监,而太监是最贪财的。

他们假借着皇家的名义,肆意侵占土地,把百姓的田地并入皇庄,实则是谋取私利。

百姓们没权没势,自然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