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东湖到上海滩(2/2)

,日本建立了新闻检查所,勒令中国人出版的报纸一律要经过检查。很多二、三十年代上海产生的报刊在这一时期都陆续停刊终刊。孤岛上只有几份商业性的报纸和日本人控制的报纸,还挂着洋商的牌子继续出版。在这种环境下,沦陷区民众想要了解抗日战场的消息是多么艰难。

实际上日本人对中国新闻出版界的染指,要比新闻检查所的登场早得多。晚晴的中国,风起云涌,人心激荡。旧上海租界林立,五方杂处,华洋混杂。作为旧中国的桥头堡,中外各种势力纷纷潜伏于上海,借以窥视中国并伺机而动。日本势力就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其突出表现便是在中国通过创办或收购报纸,来达到为日本侵略政策扩张的政治目的。从晚清到民国,上海是日本势力潜伏中国的最大据点,也是各国中办报数量最多的一个。

上海不仅是日系报纸在中国的发源地,也是日系报纸最多的地区。最早的日系报纸《上海商业杂报》于1882年(光绪八年)7月便已出现在上海。而从这开始,到日本二战投降的近六十年间,日本在中国共办有183种报刊,其中上海为34种,为全国最多。就连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申报》都有日本控股。同时,日本的东亚同文会还在上海设立了东亚同文书院,并成立支那研究所,以此为掩护,进行中国情报收集调查,并编纂《支那年鉴》。日本人对中国的事,比中国人还上心。

其实,这个所谓的东亚同文书院就是一个间谍学校,创办人中岛真雄本身就是一个大特务。中岛真雄不仅自己在上海及其它城市投资报纸,他的很多学生大部分也进入了各地的报纸中,充当主编、编辑记者。表面上看,日本人似乎只是办一份报纸,报道些花边新闻、时政消息,实则是在日本政府的背后支持下,收集中国情报,挑动是非,美化日本对华政策,完全是日本利益的在华代言人,尤其是当侵华战争开始后,这些日系报纸更是成为了侵略者的帮凶。(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