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一孔之见(2/3)

多考生都想把格都写满了,这是一个陷阱!因为题目规定是不准超过200字,却在答题卡给你300个字的空,这是故意坑人的,一写多当了!有时候很多考生觉得如果写不满,自己心里不安,于是一句能说明白的事,再啰嗦一点凑个字数。这样又当了!要求‘不超过200字’,写100符合要求,写50也符合要求,但一超出200字的界线,不符合要求,肯定要扣分,或者在有些时候阅卷老师被要求对于超出要求字数的部分根本不予阅读采纳,写了也是白写。

“而且,如果写的太多会影响阅卷人的阅卷速度和心情,得不偿失。特别是一些题目有‘简明扼要’的要求,这要求考生必须答案精炼、内容较少、意思表达明白关键词不要遗漏即可。标准答案一个要点通常不超过20个字,即使超出20个字,也是因为里面有特别长的短语……

“在阅卷,如果考生答在采分点,几个字甚至一个词够了。而如果答偏了,写的再多也没有意义。有很多考生是写了很少的字数,只有精炼的干条条却拿了满分,而长篇大论的考生却拿了很少的分数,即使在采分点相同的情况下,也一定是字少的考生分数高一些,因为用较少的字数概括了同样的内容要点。因此,在答题时尽量少答、语言精炼,在说明白的前提下,不漏关键要点的前提下,越少越好。”

我不由出了一口气:“哦……这个东西的考试,和高考的要求不大一样啊……和写络也不一样啊,我听说那些写络的,写的字数越多站越高兴,自己赚钱也越多。”

“是的……当然不一样,高考和这种体制内招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至于你说的络,那个我看的不多,不好多评论,但我知道络属于快餐化,我在这里称之为化,不称之为学,因为我觉得络的确是一种化,但不能说是学,学在我眼里是带着严肃的面孔,是只可远观不可触摸的神圣的东西……

“络其实很接近大众的口味,学味不高却充满着浓郁的故事性,故事架构都设的很宽,情节设置都很长,好像小时候听的评《杨家将》,每天都在连载,字数确实都很多,一本动不动写一年甚至两年,动辄是几百万字,《红楼梦》才多少字啊……或许,这是络时代才会有的东西吧……当然,存在即合理。”

“你对这个倒是挺有见解。”

“呵呵……一孔之见,未必正确……好了,不说这个,偏离主题了……下面,我给你说说关于大作的事情。”

“嗯……大作要注意什么?”我收回思绪。

“几位阅卷老师共同的看法是大作要勤分段。”她说:“大作勤分段的道理和前面分条作答的道理一样,如果分成三四段,则一千字的大作平均下来一段都要三百字,十几行。这样会导致阅卷人难以快速发现章的心主题以及论点、论据和章的框架结构,而且容易导致阅卷人快速的跳读。

“如果多分段,则阅卷人至少也要把每段的前两句话看一下,了解章每段在讲什么,实际这逼着阅卷人大概看完了章,了解了章的大概内容和逻辑结构,对于大作的分档定级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建议你按照自己的写作习惯和章的要求,尽量分到六个自然段以为宜。”

“嗯……”

“作的时候,要注意考题有‘请用现代汉语’作答的要求。因此,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措辞要注意不要有之乎者也等古的形式。有的会用几个排加强,如‘知否?’‘非也’等,这都是不允许的……

“不要出现英。很多考生英语水平不错,认为某些单词更能准确表示其含义,但要注意:第一,英不是现代汉语;第二,阅卷人的英水平未必高;第三,英可能会被认为是明显标记……不要用络语或流行语、热词。如‘犀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