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对天启和崇祯的思考(2/2)

稳住西南局面的张慎言,稳住西北的李汶,还有牵制辽东的自己(嘻嘻),而且擅长纳谏,不管是东林的,还是阉党的,还是内阁的,以及各个小党的,只要是对的,他都愿意吸收,当然,能不能通过那就不是天启所能掌控的了。但这些优点,这让人真的很放心。

就比如对自己的信任,即便自己在草原行风行雨,实在是给天启弄出了一大堆的篓子,但天启却坚决的顶住群臣对自己要杀要打的压力,坚定的给自己擦屁股,收拾自己的烂摊子,坚定的信任自己,这是非常难得的。在这一点上,让毛文龙真的很激动。

而当初信王也就是小小的朱由检当初对东林完整信任和观赏,为此对自己也是百般猜忌,这在当初自己第一次大胜传回皇城时候,他们兄弟在御书房里的对话就可以看出。

那场对话,由于自己对太监的好,已经被后来到遵化传旨的太监原蓝本本的告诉了自己了。

而在丰润之战之后,信王对东林的恶感顿升,而对自己的态度却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看来是一件好事,但实在却更让人担心,自己对他好了,他就对自己好感顿升来个大转变,而一旦自己做的事情不能让他满足,当然也就会再一百八十度的再变回往。

这不是毛文龙的臆想,也不是担心,朱由检就是有前科的,正经的应当是有后科的。

当初上位,就打倒了还能治国的阉党而全力扶持东林君子,而当东林君子持续履行架空天子的策略的时候,崇祯又在臣权与皇权的争斗中对东林大加打击。

而在认人上更是不堪,在信人上更加朝秦暮楚。

纵观全部崇祯朝任命的重要大臣,内阁就换了十七个,这可比后代日本换内阁大臣勤快多了,而且你看看他任命的这十七个内阁首辅都是什么人,就没有一个好的家伙。

而那些为他征战厮杀的督师经略,如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等,先是无条件的信任,然后是没理由的猜忌,哪个得了善终?

大明假如没有崇祯是不是更好些,天启一直在位而不是落水一个感冒就逝世,那是不是更好?

这个想法一进进脑袋,毛文龙就怎么也赶不走了,天启一直当天子下往,对大明好不好不知道,但最少对自己是有利益的,最少当袁崇焕杀自己之后,应当能为自己站出来平冤,那样自己的两个义子一个义孙就不会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大明的山河,嗯,在毛文龙的心中,汉人的山河会依旧控制在自己这些汉人的手中。

这一点需要考虑,值得考虑。这就是面对着天启赏赐的蔬菜,信王偷出来的御酒的思考。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