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第四百六十七章:一个悲伤的故事(2)(2/3)

社会就是这样,弱肉强食,很正常的,只有强者才拥有竞争力,只有你变得足够强大了,你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你以为你是谁呢?况且你本来就什么都不是。

但是这只是听到这个故事的警察们的想法,其实对于这些警察来,他们听到这个故事,最多就是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的人生经历,然后来推测一下这个人是有什么样的性格,是否具有某种犯罪倾向而已。

但是对李一凡来听到这个故事之后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一凡对这个故事的感触也是最深的。

故事中的付国泰好像就在这一瞬间,变成了李一凡自己,他们似乎有着许许多多相似的地方。

李一凡出生在幸福村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里,而故事中的付国泰则是出生在浙江金华武义县的一个山村,都是山村出生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两人的起点都是差不多的。

李一凡早年也是在县里上学,上学的时候也收到过同学的嘲笑,也是经常被同学们欺负的,一度是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

只不过,不同的是,李一凡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农村里,最盛行的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这种思想就越严重。

毫无疑问,这两个人不同的家庭环境就决定了他们各自的父母对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李一凡是这个家里唯一的一个宝贝疙瘩,几乎是受到万千宠爱在一身,即使李一凡时候因为种种顽劣种种调皮捣蛋的行为免不了挨上秦洁和李天栓的一顿毒打,但是依然不会改变他在家里的中心地位。

而付国泰的遭遇就有些不同了,他们家里是有两个男孩子,其实对他的父母来,有两个孩子,不管将来这两个孩子中谁有出息,只要有一个孩子能有一点儿出息,对他们来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毕竟是在九十年代的农村,思想还远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而且民众也是比较愚昧无知的。

在农村,要想自己家的两个孩子都有出息,那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根本不可能是事情,比一步登天还要难一万倍。所以按照付国泰父母的想法,只要两个孩子里面有一个好的就行,他们会着重培养好的那一个,自动放弃稍稍逊色一点的那一个。当然,这也是因为身在农村,没有钱财去培养更多的孩子,这种困难和窘迫所导致的,也是一种大势所趋,在农村都一样的。

就算真的要从他们各自的家庭来分析,李一凡是这个家里最的孩子,事实上秦洁和李天栓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即便他的身上还肩负着“光宗耀祖”这样的责任,但是他父母对他的要求只是这一个,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去管。即便真的出了一点什么事情,在他的上面,还有他的两个姐姐顶着呢,不需要他参与什么东西。

相比之下付国泰就显得有点倒霉了,虽然他和他弟弟付民安是一对双胞胎,从出生时间的先后上看,作为哥哥的付国泰也仅仅只是比自己的弟弟早出生的两三分钟而已,最多不可能在半时以上,就是这么一点儿的时间,就让他背负上了这两个苦逼的、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和谦让的称呼:“长子”、“大哥”。

其实他原本是不可以这样的。为什么呢,他自己也想不通,不就是比他弟弟早出生了那么几分钟吗,为什么这就意味着他要放弃许许多多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连时候家里吃个玉米,吃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玉米棒子的时候,香喷喷的玉米棒子兄弟俩谁都喜欢,谁都想吃这最后的一个玉米棒子,付国泰的父母也会对付国泰:“你是大哥,你要让着弟弟,把最后一个玉米棒子让给你弟弟吃吧。”

这时候,他弟弟总会对他投来一个得意的、被宠溺的目光,当着付国泰的面啃着,发出砸吧砸吧的咀嚼声。玉米棒子还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还有烤红薯、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