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第三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获(2/3)

工作人员却没有一个提起让记者一同观察的这个法。

可见,方芯儿在当地的影响力或多或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所以当方芯儿拒绝进去实验室转而提出看监控的时候,药监局的工作人员欣然允诺,并且找了一个人带方芯儿去监控室。

满眼的电子屏幕啊。

每一个电子屏幕上出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可是归结起来也就是同一个主题:论药学家如何为人民服务。

方芯儿找到了方才拿到试管的那几个人,鼠标一点,就在更大的一个电子屏幕上显示这几个人的动作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电子屏幕都是彩色的高清的,还可以有最多五倍的放大。

果然,那群人拿到自己交给他们的试管之后,带到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密闭的空间,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一个型烧杯里,加入大约三十毫升的纯蒸馏水稀释,搅拌均匀。这样一来,型烧杯里就是中药的水溶液了。

接着,工作人员用滴管把型烧杯中的液体吸出来,找来一个特殊的玻璃器皿,这个玻璃器皿的最大特店就是上面一共有十二个圆形凹槽,工作人员就把滴管中吸出来的水滴一滴一滴地滴在玻璃器皿上。

方芯儿已经不上来这个玻璃器皿被称为什么化学仪器了或者生物实验的仪器了。只是记得这种玻璃器皿在医学上的最大用途就是检验血型。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寝室里住着四个人,每次学校里组织献血的时候,都要事先检验一下血型,那时候就是把四个室友每个人取出一滴血滴在这个玻璃器皿上的。

之后,方芯儿又看到工作人员们在玻璃器皿上加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液体或者粉末,这些奇怪的液体或者粉末来自于实验室里的那些瓶瓶罐罐,方芯儿突然有一点痛恨自己是科生了,毕竟,就算她把图片放大了五倍,就算能看清瓶子上的标签,依旧分辨不出来这是哪一种化学药品。

九十年代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惜自己偏偏是一个化学渣渣,高中的时候连元素周期表都搞不清的人,更别是从无机化学突然转变到有机化学了。

就三个字:伤不起!

随后,就看到工作人家把这些分析好的样本放到一些机器了,现在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了,根本不需要人自己用脑子,只要坐着安心等检测报告就可以,分析数据啊,比较对象啊,分类汇总啊,这些都是电脑代替人脑干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人自己去操心。

等到方芯儿从监控室出来的时候,工作人员也把一份足足有五页纸张的检测报告提交到她的手上。

“谢谢你们,我刚才在监控室里看着,你们真的不容易,我看得都不由得对你们从事这一个工作的肃然起敬。”方芯儿对药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的感谢。

“没什么,也许你看着会觉得我们很辛苦,其实这还不是最辛苦的,我们害怕的是出错,毕竟对待科学,我们始终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尤其是对待药物,更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纰漏,这是看病救人的药物,而不是加重患者病情的夺命药。”其中一个工作人员。

方芯儿注意到,刚才那个一直在做检测的工作人员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摘下头罩和口罩,之后就是打孔呼吸,额头上已经沾满了汗液。

方芯儿对他们再次表示了感谢。

同时,好心的工作人员还帮忙给方芯儿解释清楚了表格上的各项内容分别代表什么,数值偏高偏少又具有什么意义。毕竟报告上并没有出先中字,是以字母代号的形式出现的,就好比水在化学中叫做2,氢气被叫做2,氧气被叫做2,这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刚才带来的那一包中草药中是没有黄麻的成为的,为什么这一份报告上突然会出现麻黄碱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