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 干涉立新君(2/2)

可以,说慈禧支撑了中国半个世纪,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也说的过去!

毕竟,满清夺了大明的江山,纯属是汉人自己丢了江山,满清是走了狗屎运而已,当时江南的实力有多强?地主阶级随便那点钱,爆兵五十万,一百万,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绝不会比李自成的农民军度慢,但是对不起,大家情愿投靠鞑子,这不是汉人自己丢了江山是什么?

清廷捡了天大的馅饼,能拖到十九世纪末,也真的是不容易,这得把人的思想禁锢成什么样子,才能让所有人像是瞎子一般的生活啊?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稍微有点见识的,也不甘心过世界末等的生活吧?

人家都电车,火车,公路,铁路,电话,广播了,你还在点煤油灯,这不是末等的生活是什么?

这个反差,从大半个北京城中,华国控制区域和满人的控制区域的对比就可以看的出来,华国控制区域的人越来越多,满人控制区域的人越来越少,没有谁是傻子,谁都想到富裕的地方,达的地方生活,更何况,两边的控制区域是紧挨着的,像是双胞胎一般。

“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今年四岁,承继为文宗的次子。你们马上拟诏,商量派人奉迎进宫。从今往后,三宫垂帘。尊丽皇太贵妃为南宫皇太后,明圣旨,诏告天下。”慈禧太后的话,掷地有声,这两件大事,就这样一句话就定了,没有丝毫的做作。

慈禧太后的话才刚刚说完,肃然跪聆的王公亲贵、元老大臣中突然起了騒动,只见醇王连连碰头,继以失声痛哭,是绝望而不甘的痛哭,仿佛在风平浪静的湖中,突然觉自己被卷入一个湍急的漩涡中似的。

本性忠厚的醇王,一直以为“家大业大祸也大”,如今片言之间成为“太上皇”,这祸是太大了!

忧急攻心,居然一下子昏迷倒地。

醇亲王他旁边就是他的同母弟孚王,同气连枝,休戚相关,急忙上前搀扶,而醇王形同瘫痪,怎么样也不能使他好好保持一个跪的样子。

关于三宫垂帘的事情,地方上其实没有多少感觉,反正两宫,还是三宫,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只要慈禧太后点头,谁也没有话说,而当萌总裁和慈禧太后意见达成一致的时候,恭亲王奕訢那帮人,自然也就闹头了,再闹,手中没有枪杆子,顶多是张张嘴巴的事情。

就这样,这块权力的蛋糕,就在萌总裁和慈禧皇太后的一念之间,分定了。

众人匆匆散朝,顾不得慰问醇王,几个军机大臣,除了撤了衔的恭亲王奕訢,其他人都到了军机处。

一面准备奉迎四岁的新皇帝进宫,一面商量,如何将这件大事,诏告天下。

有的说用懿旨,有的说应该在皇帝的遗诏中先叙明白。

结果决定既用懿旨,也该在遗诏中指明。

而新皇帝到底是以什么身分继承皇位,又要先说明白,不然就会象明世宗以外藩继统那样,搞出尊崇“本生”的“大礼议”,遗患无穷。

“一定要说明白,新君承继为文宗之子。”潘祖荫说,“这样子统绪就分明了。”

“还要叙明是‘嗣皇帝’,诏告天下,皇位由继承大行皇帝而来。”翁同龢说,“这才不负大行皇帝的付托。”

大行皇帝临终并无一句话,何尝有所付托,但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了永除后患,不得不有所假托的说法,尤其是在醇王震动、大失常态的景象,记忆正新之际,无不觉得潘、翁两人的见解,十分正确。(未完待续。)8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