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 双方打到了关键时刻】(2/3)

,倒也觉得彼此都是一样的想法,很是亲热,只要不谈军队和统计局内部的事情就行了。

主要是张浩波不能把统计局的事情泄露出来,至于军队的人员分配,构造,张浩波可能比高谊通还要熟悉。

华国的统计局,是华皇最信任的机构,也是华皇倾注心血最多的机构,统计局的信仰很直接,就是信仰华皇,信仰华国,华皇在前,华皇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华皇怎么说就怎么做,而华粹党虽然也是这样,但是受到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同统计局都是不同的。

所以,华皇统计局可以说,真的是铁板一块,但是华皇并不需要整改国家的行政体系都像是统计局这样,那他就真的成为了封建君主了,那样的话,整改国家会失去生气和活力,完全成为他一个人的附属品,这不是华皇需要的。

华皇的愿望是整个国家,所有的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都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至于他个人,能用皇位来换取这种世界的话,华皇立刻可以退隐。

轩宗露,还有几个儿子,现在都处于顾问状态,年纪轻轻的,都不到四十岁,不过,都不能直接介入政治,这也是华皇要求的,他们要介入,不是皇帝的爸爸就是皇帝的叔叔,位置难给,做什么都很敏感。

华皇的家族,从轩宗露往下,已经超过了五十人了,经商的一个都没有,这也是华皇要求的,皇家的人不准经商,难免会卷入贪腐。

从政的也就只有华皇自己,还有轩悦文和轩悦武三个人而已。

轩玉冰去上海的一所大学当了一名英文教师。

再往下,就是轩悦文和轩悦武,还有轩玉冰的小孩,都很不清楚,不过,也只能走两条路,要么从政,要么进各种单位。

华皇的旁支,轩洪波家和轩洪宇家的小孩,大部分都搞了艺术,没有人从政,也没有人经商。

所以,华皇的家族,现在看起来,倒像是艺术世家,华皇也很支持这样。

至于未来怎么走,华皇是主张学习英国,一步步让皇权淡化,最终成为一个象征,华皇还没有小孩,如果华皇有了小孩,按照先后排定皇位顺序,现在如果华皇突然死了,也不会乱掉,会由轩悦文的大儿子继承皇位,轩悦文的大儿子要是也突然死了,就是轩悦文的女儿,一个个抡过去,然后是轩悦武的儿子,或者是女儿。

华皇也没有什么私产,整个皇家可以说都没有私产,皇家的钱,由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帮助搭理,数量很庞大,却不会挥霍。

光是各地的华皇行宫就有上百处了,但是这些并不会成为华皇奢华的象征,因为华皇仅仅是在保留了各地行宫的基础上,让人加以维护而已,有历史意义。

最上面的人没有私心,整个体系才能死心塌地的跟从,这也是华国的制度优势,华皇目前来说,一直很得人心,做的很好。

“英国对于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时拉拢大量印度土邦大君让其对大英帝国和身兼印度皇帝称号的英王宣誓效忠和提供兵源以此换取其在各自领地上的自治地位,因此英国法律以及印度总督的力量只限及英属印度的11个省(中央省、旁遮普省、西北省、信德省、联合省、阿萨姆省、孟加拉省、比哈尔省、奥里萨省、马德拉斯省、孟买省),对剩下的五六百个印度土邦国是无权干涉的,因此印度总督只能用文明开化等理由设法劝土邦主下令禁止各自领地上的野蛮陋习,但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英国殖民扩张并不是传播“文明”的慈善活动,而是被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推动,为了寻求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生产地而已。直到1857年印度大起义之前,统治印度的都是作为盈利性企业的东印度公司,而不是英国政府!总之,不要以为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产生了多大的正面影响。”张浩波接着刚才的话题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