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 貌美的洁格格】(2/3)

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帝国覆灭之前,各邦国之间早就在法律、行政和政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断了,但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却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涨。同时,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对欧洲社会政治生态中的王朝和**体制发起了挑战,这一思想很好地为统一德意志提供了学术基础,统一的推动者借此着重强调了区域内统一传统、教育和语言的重要性。而在经贸方面,1818年普鲁士发起的德意志关税同盟,逐步扩展至德意志邦联中的其他各邦国,消除了邦间贸易的繁琐、矛盾和恶性竞争。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进一步加速了中欧说德语的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管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摩擦。可以说是拿破仑帮助了德国的统一。”华皇向洁格格介绍道。

洁格格哦了一声,笑道:“本来我不太喜欢研究别国的历史,不过,我喜欢听陛下讲给我听,像是讲故事一样。”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再次复位后,遂于11月20日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各方重订和平条约1815年之巴黎和约,加上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结果,奥地利巩固了自己在中欧的势力范围,并确定成为德意志邦联的主席。然而,无论是和约缔结者还是会议多方都没能考虑到普鲁士势力的发展壮大,更没有预见到不久之后普鲁士会挑战奥地利的领导地位。普奥两强都有着统一德意志的雄心,但却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普鲁士提出了小德意志方案,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奥地利提出了大德意志方案,一个包含奥地利的德意志。”萌总裁道。

“可惜他们没有合并在一起,要不然得多强大?普鲁士方面主导统一的人是俾斯麦首相吗?”洁格格问道。

“谈到统一德意志,就不得不提及统一进程的推动者,时任普鲁士王国首相的奥托冯俾斯麦。俾斯麦所引领的现实政治,即以国家利益作为内政外交的最高考量,以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作为国家强弱的评判尺度,再加上当时的客观环境(包括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风起云涌),彻底影响了19世纪的普鲁士和德意志走向,也恰好顺应了民众在长期遭受丹麦和法国等诸多国家欺凌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所抱有的期望。在俾斯麦推动下的德意志统一,主要靠普鲁士的三场军事胜利普丹战争(1864年)、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1870-1871年间)。胜利带来了民众的拥戴和国际上的尊重,加上俾斯麦的高超手法,使各邦国迈向统一变得水到渠成。最终,通过普奥战争这样的直接对话,普鲁士成功地排斥奥地利,于1871年建立起了没有奥地利的,政治行政均独立统一的德意志。自此,普奥两强的格局形成了,或者可以说是德奥两国之间的冲突暂且得到了缓解。”萌总裁回答道。

“这个俾斯麦真厉害,难怪陛下总是提起他,对他赞不绝口。”洁格格嗯了一声。

“不光是俾斯麦,德国有很多能人,冯隆、毛奇,这两个也很有才能。185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出现中风,导致身体部分瘫痪,无法继续料理国事。1858年10月由其弟威廉亲王(即日后的德皇威廉一世)摄政;由老毛奇出任总参谋部参谋长;冯隆担任战争部大臣。冯隆和威廉共同重组普鲁士军队,而毛奇则对普鲁士的国防战略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作战指挥体系更趋合理。军队改革还一度造成普鲁士国内的一场宪法危机,问题就在于国会和国王(通过战争部大臣)都想控制划拨给军队的预算。威廉亲王于1862年正式登基称王,是为“普鲁士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