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千机大轰炸(上)(2/2)

轰炸机在这个防线前吃尽了苦头,损失惨重。而1000架轰炸机对德军防空火力来说更是异常肥美的猎物。如何才能降低战损

二是“兰开斯特”及其他新型轰炸机装有先进的导航设备,但许多老式轰炸机却没有,怎样对这些不同型号的轰炸机进行编队,才能避免空中碰撞

三是预定计划空袭持续1个小时,目的是用短时间的密集轰炸来增大投弹强度。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2700架轰炸机能到达目标区并投下炸弹吗

坎贝尔把这些问题交给专家们解决。专家不愧是专家,很快就拿出了解决办法。针对第一个问题,专家们建议轰炸机最好在夜间实行长长的“溪流”式密集编队,这样轰炸机群被德军“华盖床”系统发现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在当时,德军每个“华盖床”一次只能引导一架夜间战斗机进行拦截作战,在一小时內最多只能进行6次直接拦截,只适合对付小规模轰炸。对纵长横短的条状密集编队拦截则力不从心。

而德军高炮又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对大量目标进行集中射击,因此专家们相信“溪流”式密集编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轰炸机损失。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新老轰炸机分开编队,分别攻击一座城市的三个不同区域,并且飞行时拉开高度,这样碰撞的几率将会下降到每小时仅一次。

第三个问题更好解决,将空袭持续时间延长为90分钟,这样轰炸机群将会飞得更从容,也不会对投弹强度产生太大影响。坎贝尔对专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很满意,立即指派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将军制定详细作战计划。

现在剩下的唯一问题是确定空袭目标。坎贝尔想轰炸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艾森豪威尔则想轰炸工业中心埃森。但作战研究室的专家们认为埃森不是一个好目标,因为整个城市被众多工厂排出的烟雾所笼罩,轰炸机在夜间很难瞄准目标。

他们认为鲁尔工业区的科隆是个理想目标,因为它相对距英国较近,轰炸机飞临该城比较容易。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科隆是德国主要的铁路枢纽,如果被摧毁,德国境内的物资运输能力将会遭到严重破坏。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