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诗人王梓钧】(1/4)

王梓钧的两首着名歌曲被禁,在台湾只有个别先锋一点的杂志才有提及,所有报纸都默契地不予关注。而在香港,这则消息却引发不少人的关注,普通歌迷只是抗议,而一些媒体则是大做文章。&;&;&;&;一直以来,王梓钧透露在外面的形象都是比较右的,跟国民党政斧很是亲密。这一次突然禁了他两首歌,而且是传唱得比较广的两首歌,难免会引起人的联想。&;&;&;&;八卦媒体猜测王梓钧得罪了权贵,这次禁歌是台湾当局要封杀他的前奏,并且煞有介事地点到某某姓氏的官员,什么争风吃醋啊说得头头是道,连曰期地点都罗列出来了,仿佛是亲眼所见。&;&;&;&;这些新闻非常抢眼,不少普通民众看了之后,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传来传去不停地人为加料,说得好像王梓钧在台湾呆不住了一样。&;&;&;&;至于理姓一点的,说得就稍微靠谱了。比如《明报》直接把对此的评论归于政治,而非娱乐,说道:“台湾方面的禁歌、禁文由来已久,这次将台湾头号明星王梓钧推到前面当靶子,无非是给其他歌和音乐人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千万不要越界,当局准备清查严管歌坛了。这一次的事件应该不是专门针对王梓钧,而是针对以王梓钧为代表的一批自由创作者。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无异于给台湾歌坛绑上了一个枷锁,所有的音乐创作人以后都只能戴着镣铐跳舞……从六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乐坛一直被台湾歌曲所压制着,这次事件放大了来说,对香港的音乐人来说是一次超越,甚至是取代台湾流行乐领导地位的有利会……”&;&;&;&;关于台湾禁歌的消息,以前也有不少次,不过远远没有这次引起的反应大。不仅香港媒体议论纷纷,就连东南亚都传过去了。&;&;&;&;与此消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绿岛某人的出狱,并未引起多少人的关注。&;&;&;&;陈启礼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满满两大箱的书籍,至于一些衣物和生活用品,则全扔给了同监的李敖。&;&;&;&;“走了,再见!这本《明史》送你了。”陈启礼将一个箱子扛在肩膀上,另一只又拎起一个箱子。&;&;&;&;陈启礼走出囚室,李敖在后面喊道:“我还欠你两包烟,等我出去再找你。”&;&;&;&;“再说吧。”陈启礼头也没回。&;&;&;&;坐着船渡过海面,刚上岸,陈启礼就看见三辆黑色的轿车停在那里。&;&;&;&;吴敦最先冲了过去,给陈启礼一个拥抱,开心地笑道:“老鸭,你终于回来了!”&;&;&;&;陈启礼笑着拍了拍吴敦的肩头,王梓荣带着一帮堂主也走了过来,说道:“帮主,兄弟们都等着你回来主持大局呢。”&;&;&;&;“白狼呢?”陈启礼问。&;&;&;&;王梓荣道:“安乐在美国念书。”&;&;&;&;“念书好。”陈启礼笑笑。&;&;&;&;吴敦自豪地说:“启礼哥,咱们竹联帮现在风光得很,地盘已经快要打到中部了。现在荣哥是总堂主,帮主的位置给你空着,就等你回来。”&;&;&;&;“干得不错。”陈启礼对王梓荣道,“帮主还是你来做吧。”&;&;&;&;吴敦是陈启礼的铁杆心腹,急道:“你说什么呢,大家都等着你回来,我们说好要扫平整个台湾的。”&;&;&;&;陈启礼语气平淡地说:“混这条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已经想清楚了,出来后做点小生意,打打杀杀地事情就不要来找我了。就这样吧。”&;&;&;&;吴敦还要说话,陈启礼按住他的肩头,看了他一会儿说:“跟着阿荣好好干。”&;&;&;&;陈启礼向来说一不二,吴敦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转头看向王梓荣。&;&;&;&;王梓荣道:“既然礼哥不愿意,帮主的事以后再说吧。反正这个位子给你留着,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吴敦,我们先送礼哥回去。”&;&;&;&;吴敦闷闷不乐地帮陈启礼般行李,王梓荣在他心里只算是有能力的义气兄弟,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