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票房大战·四】(1/4)

《喋血孤城》与《十四女英豪》已经在港公映一周了,两部影片之间的火气,现在连个瞎子都看得出来。此时,香港各报刊杂志的记者整天围在邵氏和王梓钧下榻的酒店门后,就准备要最新的内幕。&;&;&;&;《十四女英豪》经过最初的火爆,热度有点降低,但依旧维持着84%的上座率。而《喋血孤城》却稳步上升,上座率达到75%。《十四女英豪》的一周票房是78万港币,《喋血孤城》则只有55万元。表面上看,王梓钧输得很惨。&;&;&;&;只是邵逸夫此时却一脸愁容,《十四女英豪》虽然成绩不俗,但后劲不足的状况已经初现了。这部片子开始上映的前三天,与年初李小龙的《精武门》一样,场场爆满,但是《精武门》直到两周后上座率才开始明显下降,而《十四女英豪》却只坚持了一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影片本身——无论邵氏的招牌有多么响亮,无论你投资有多少、场面有多大,无论你云集了多少明星,但观众最关心的还是影片的剧情。&;&;&;&;《十四女英豪》怎么说呢?中规中矩!&;&;&;&;老套的民间演义套路,结局又是毫不出人意料的大圆满,观众抱着巨大希望进来看电影,但看过之后只记得里面的明星和几个“壮阔”的场景。所谓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渐渐的就没了心思。&;&;&;&;《十四女英豪》在原本历史上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但那都是因为它的明星云集以及史无前例的大投资。但其在港最终票房只有256万,连李翰祥的《大军阀》都比它多,距离其400万的投资还差一大截。若非有台湾及东南亚票房撑着,恐怕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与之相反的,却是《喋血孤城》票房一步一步的提升,现在街头巷尾议论的都是冯葆华与婉清的战地爱情。在得知这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后,不少知名人士都称赞婉清为中华奇女子,而婉清的扮演者赵雅芝也开始为大家所熟知。赵雅芝的邻居和同学把她认了出来,都大为惊讶,想不到赵雅芝穿上旗袍居然那么漂亮。&;&;&;&;一些媒体知道赵雅芝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后,就把报道的焦点转移到她身上,猛然之间,赵雅芝居然在这场票房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了众人皆知的大明星。&;&;&;&;邵逸夫打电话将李翰祥叫来,问道:“翰祥啊,《大军阀》做得怎么样了?”&;&;&;&;李翰祥戴着副黑框眼镜,脸上还有些许倦容,他回答说:“配音就快完成了。”&;&;&;&;邵逸夫指敲着桌子,说道:“上映时间提前一个月,半个月内,我要看到成片。”&;&;&;&;“这么急?”李翰祥惊道,“可是《十四女英豪》怎么办?”&;&;&;&;“差不多了。”邵逸夫道,“《十四女英豪》最多还能坚持半个月。哎,当初我就不该答应弄出这个大制作,现在骑虎难下啊。”&;&;&;&;李翰祥不是傻瓜,自然明白邵逸夫是想用《大军阀》和《十四女英豪》联狙击王梓钧。&;&;&;&;李翰祥提醒道:“邵老板,《喋血孤城》可是台当局下令推广的宣传影片,我们若是做得太过了,恐怕影响不好吧。”&;&;&;&;“没事。”邵逸夫懂他的意思,李翰祥是怕台当局那边因此发火,禁演邵氏的电影,那样损失可就大了。他摇头道,“只要不挑明,这就属于商业上的事,那边没理由乱来。我打得不是王梓钧,而是邹文怀这个反骨仔!”&;&;&;&;“好的,我保证半个月内能做好。”李翰祥说完,看了一眼邵逸夫他就离开了。对于邵逸夫,李翰祥其实情感挺复杂的,朋友、老板、对头……他之前近十年在台湾混得风生水起,几乎是那边的电影皇帝,但一招失算,结果只能狼狈地跑回香港,在邵逸夫下打工,拍一些自己并不想拍的商业片。&;&;&;&;李翰祥很苦恼,也很无奈,对邵逸夫,他多少是有一点不屑的,比如这次算计王梓钧的事情。商战归商战,但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