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港湾(2/3)

光了家中所有的钱,但玉露的病情就是没有好转。陈德才听说在元谋县老城乡的安家寨,有一位姓安的老中医,很擅长治疗玉露这种症状的病。为了给陈玉露治病,陈德才便带着她到了元谋县老城乡安家寨,找到了那位安老中医。一边打工,一边给玉露治病。那段时间,陈德才白天要做苦力挣钱给玉露治病,晚上还要照顾玉露。一段时间下来,陈德才就累得憔悴不堪,人也明显瘦了一大圈。但他从来不抱怨半句。玉露病情严重时,他感到自己的心都快要碎了,要是自己能代替女儿来受病痛的折磨,他心甘情愿。看到玉露病情好转,她又比什么都高兴。在那段近半年治病的时间里,玉露和父亲与安老中医家相处得很好,玉露还认识了安老中医家的小外孙女阮香香。阮香香和玉露一般年纪,长着一张粉装玉饰般的红苹果般的脸蛋,样貌非常惹人喜爱。阮香香经常和玉露在一起,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玩得很开心。多亏有了小女孩阮香香的陪伴,才使得那段即使是看病治疗的岁月中,在玉露的记忆里,也是觉得是很温馨,很快乐的。同样,在玉露的幼小心灵深处,陈德才就是天底下最慈爱,最伟大的父亲。

陈玉露沉浸在对幼年往事的回忆中。

当她抬起头来时,对面的塔顶大尖山映入眼帘。

据人们说,它是大姚县境内最高的山,海拔高达四千多米。而关于这一座山,也流传着一个凄恻断肠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玉露是从她亲爱的母亲那里听说的。

听说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处于艰难时期。但母亲说,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是一支为老百姓打天下、爱护老百姓的队伍。他们到村中来征兵时,总是本着百姓们自愿的原则。当老百姓家的孩子当上兵时,解放军战士总是给他们戴上大红花,给他们的家属送来好吃的肉和大米,置办伙食,同老百姓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场。因此,老百姓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当解放军。当新兵们出发时,老百姓们总是敲锣打鼓,热烈欢送自己的孩子和亲爱的人民解放军;而国民党反动派就不同了,他们不是来征兵,而是来抓人去当兵。国民党反动派就连卖给老百姓们的米中,他们都是要抓进去一些沙子,掺在米里一起卖给老百姓吃。因此,老百姓们恨透了反动派。传说那时,国民党反动派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解放军吃!″并把标语贴在大街上。谁知第二天清晨,那条标语就被当地老百姓悄悄地改了,并且改得妙极了!只见标语中只多了个逗号,那条标语就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解放军吃!”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老百姓是多么地痛恨反动派,又是多么地爱戴解放军。那时,国民党反动派来抓人去当兵时,有儿子的人家,都把儿子藏起来了。

当时村子里有一个老妈妈,家中只有她和儿子两人,母子俩相依为命。

一天夜里,国民党反动派又来抓兵了,他们一进村,就把村中搞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简直比鬼子进村还厉害。老妈妈的儿子没有躲过这场灾难,被万恶的反动派抓走了。从此以后,老妈妈天天哭,夜夜哭。

有一天,她听有人说,如果爬到塔顶大尖山山顶,就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他那被抓去当兵的儿子。老妈妈想爬上山,因为她想看一眼让她日夜担忧,挂念的儿子。于是,一天,老妈妈就在家中早早吃过了饭,又包上了一盒,就去爬塔顶大尖山。

老妈妈爬呀……爬,一直爬到太阳下山,终于爬到了塔顶大尖山山顶。她在山顶上望啊……望,可是,哪里能看到自己的儿子!于是,老妈妈的精神支柱彻底崩溃了,她再也无力支持她那早已风饰残年的身躯。终于,她瘫倒着坐下来,再也没有能够爬去来,再也没有离开塔顶大尖山。

母亲当时讲这个故事时,语言就是上面这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