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整肃(2/3)

以前饷银不足,饷银高低不等的差别一概抹平,锦衣卫七大百户所中再无高下之别。

众旗校欢声雷动,这可是他们心头的拥堵之处,不让在街上刮地皮,饷银又发放不齐,难免心头不爽,宋楠此举正中要害,一下子将众人的心中块垒疏通开来。

至于下边的惩罚措施,什么欺压百姓,榨取钱财刮地皮的,什么违背条例吃喝嫖赌的,对旗校们而言都不是事了;倒是有一条让众人瞩目,便是宋楠要求锦衣卫拿人必须有凭有据,不能照以往那般听了风声便去拿人,弄得假案错案冤案一大堆,数量上看似功绩庞大,其实却害人不浅。

当然,为了防止下属以此条为借口敷衍了事,条例中明文规定,但凡坊间有案发生,或有线报进来,都必须全力以赴,凡超过半成案件不破,所属百户所便全体罚银,以饷银的三成相抵,并追究旗官和百户之责,甚至降职削职。

这一条够狠,旗校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办差,否则前面的奖励便统统与之无缘了。

在公务分派上,宋楠又出新招,正南坊辖下的三个坊区中将不再随机指派百户所办差,第一第二百户所负责正南坊事宜,第三第四百户所负责正西坊,第五第六百户所负责正东坊,第七百户所依旧是协助五城兵马司干事。

如此一来,坊中之事再无推脱踢皮球的理由,谁的坊间出了事,便谁来负责,需要协助的,由千户所统一调度人马协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百户们倒也没话好说,实际上倒有些高兴,这么一来,固定了所辖范围,相对而言办事的难度反倒低了。摸清所辖坊内的衙门商铺居民情形,将各条巷弄大街记个烂熟于胸反倒更容易办事;而在事务分配上,各百户所中的听记坐记打事件等事务的指派权便落到了百户手中,百户的权利倒是比以前看起来更大了。

由于裁减了人手,各百户所的人手都有减少,宋楠便从军余中提拔转正了六十余名做事精细的填补空额,痞子出身的军余们万没料到还有今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眼之间,便成了高高在上的锦衣卫旗校,这等事简直不可想象。

要知道锦衣卫的入职可是需要选拔的,虽来自民间,但往往除了孔武有力之外,还需要无不良记录这一条;这些军余那个不是在街头上混过,多多少少干过些坏事,千户大人既往不咎便罢了,还给了这样的机会,这六十多人恨不得抱着宋楠的大腿叫亲爹了。

宋楠只是要传递一个信号,凡好好办差的都有机会,不管他的出身和以前如何,也算是给军余们有个奔头;当然,宋楠也考究了这些人的过去,鸡毛蒜皮的小事倒也罢了,若有民愤稍大的家伙们,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充进锦衣卫中。

此补遗条例林林总总三十余条,耗费了宋楠大量的脑细胞,大多数都是根据后世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得来,宋楠认为管理企业的团队跟管理一个衙门有共通之处,无非是奖惩分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罢了。按照后世的管理企业人力的办法来画瓢,虽有可能超前,但决不至于变坏,只会变得更好。

唯一的问题是,这么算下来,宋楠每年要花费七千多两银子进去,这些钱找牟斌要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扛着;好在四家一品鸭店月进八千多两银子,对宋楠而言,这点钱也不算什么,还能抗的住,就当是投资钱银为自己谋个资本罢了。

搞出这么大动静,宋楠也不得不跟孙玄和牟斌打商量,他亲自撰写公文解释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和目的,强调整肃的必要性,将之与东厂的暗斗挂钩起来,并特别强调,不要总衙一分钱投入,试验一年时间,不成便主动撤销。

牟斌和孙玄接到宋楠的上报惊讶之余不免有些期待,牟斌自然知道锦衣卫中人浮于事的糜烂,只是下不了狠心去治,也寻不到有效的办法,既然宋楠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