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种田不简单(2/2)

给了旁边的土地,使得作物能够在

日照气温不足的时候生长成功。

这种栽培反季节蔬菜的办法耗资巨大,西汉末年被儒生们认为“徒耗民力”而终止了。

罗怡当然没想过用这种方法在大田里栽培反季节庄稼,但是多开沟渠,一来方便灌溉排水,另外一方面,沟渠中的水,也能积蓄白天太阳的热力,在日落后供给作物生长,虽然比不上人造的热水,可是成本,也没那么高啊!

至于萝卜的移栽,则和水稻插秧法同一个原理,是古代中国结合农业与运筹学的一个伟大发明。

中国的长江流域,土地肥沃,降雨充沛,十分适宜耕作种植,但是,春末夏初有梅雨日照不足,冬季气温又低,一年的积温,只种一季水稻,有很大的浪费,而加种一季小麦,时间却又不够了。

怎么办?

是只种一季,其余时间任凭土地荒废,美其名曰“保持地力”,还是开动脑筋,多点科技,让不够种植两季作物的土地,通过科技成功种上两季作物呢?

中国人选择了后者。

而点出来的科技,就是水稻插秧移栽法。

在麦子没有收获之前,先在小块秧田里,种下水稻种子,让水稻先在秧田里生长一段时间,等到麦收之后,将已经生长了一段时间的水稻秧苗,再移栽到大田之中,这样就打了一个时间差,使得原来年积温不够种植两季作物

的土地,可以有两季的收成。

同时,插秧法还在不能使用耧车的水田里,达到如旱田使用耧车般横成行竖成列的通风效果。

&nbs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