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回 得罪小人(2/3)

旁人见之而不解,故呼之为怪,然其事成之日甚见其效。这鬼怪二才一司政理一司军谋,吾甚得其助!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若不是奉孝、文若、元让极力举荐,吾到险些错失了6义浩这个经世怪才。没办法,他这个人看上去也常常太不像样子了。”

许攸听到曹操赞许6仁,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想想现在的自己什么都不是,也就只能附和着曹操道:“攸亦听闻说6义浩可堪比汉相萧何。孟德得此贤才相助,幸也!”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脸色却随之一黯,继而轻叹道:“不过子远尚有所不知,这个人……吾快留之不住了。”

许攸一楞,随即便追问曹操是怎么回事,曹操也就把6仁前前后后的事大致的说了一遍。许攸听过之后愕然了许久,心中却没来由的泛起了些许的喜意,但在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故作认真的向曹操道:“孟德且恕在下明言,这6仁若只是个碌碌庸才,放任他离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他身怀怪才,即不能为公所用,也不应如此放任他离去。

“在下以为,他若真的胸无大志,便不应该应征就辟,还立下诸多的功绩,得来如此之高的名望。他口口声声的说自己只想逍遥度日不愿为官……这个不大好说,世间多有不恋功名之人,但这续寿延命一事,说不定是在有意的欺瞒,所图者也仅仅是为了能抽身而去。只是孟德啊,这样的人若是隐世而居,却又被哪家诸候得之……”

许攸曾与曹操是好友,知道曹操是个聪明人,因此话不用说得太明白。

再看曹操执杯的手轻轻的颤了颤,习惯性的眯起了招牌三角眼却并不说话。许久过去,曹操才压低了声音道:“吾亦不瞒子远,此正是吾心中担忧之事。其实程仲德亦向吾提及过此事,只是一直以来6义浩有大功于吾,吾亦知其为人心性如何,实在是不忍心……”

许攸心中再喜,面上却正色道:“公切不可有妇人之仁。在攸看来,6仁此人万万不可轻而纵之。想公曾因刘备于许都种菜一事而轻纵刘备,险成心腹之大患,而攸观那6仁的处世之谋似乎犹在刘备之上,兼之胸怀不世之才,又多有奇能异术。若任彼轻去,被他寻机而起,只怕必为孟德心腹之患!”

许攸基本上也可以算是曹操的小,而曹操的为人心性如何,许攸也许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五、六分的了解那还是有的。那么曹操对待人才是持以什么样的态度,许攸也比较清楚。话又说回来,许攸敢在曹操的面前那么张狂,没准也就是自恃了解曹操知道自己还有大用,只是没想到实态度会出了曹操的承受极限。

当然那些事还有点远,这会儿的曹操闻言之下放下了杯盏,随即就起身在在帐中来回的转了几个圈,神情变得越来越冷峻。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什么?是“能为吾所用者,厚而用之;不能为吾用者,杀之”。而在6仁的这个问题上嘛……

其实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曹操就已经有了想除掉6仁以绝后患之心,只是因为曹操常常会看见6仁软弱而重情的一面,在爱才之心的驱使之下又很想把6仁完完全全的收归已用。但是随着事情一步步的展,曹操越来越感觉到6仁这个人就像是猫……在你怀里的时候其温顺和乖巧都没有问题,可猫是养不住的,早晚有一天会离你而去。

再考虑到6仁身怀的“才干”,曹操对6仁的杀心其实已经颇盛。实在是曹操考虑到要与袁绍进行决战,需要6仁这样的人来稳定后方的军需供应,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使得曹操还是得把这件事给先压下来暂不理会。但是现在这场关键的官渡之战,曹操已胜券在握,本就有心之下又被记恨着6仁的许攸这么一提,曹操也就真正的开始考虑这件事了。

但是既便如此,曹操的心底还有最后的一点犹豫。对于6仁的“才干”,曹操还是很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