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云(一)(2/3)

谭家兄弟,谭弘笑道:“覃先生何不早说,左右就是好去处,何必远赴川北,去吃那晦气。”接着道,“梁山县有金城寨,山势险峻,营寨坚固,足以容身。”

“梁山县?这......”覃奇功知道赵营曾与梁山县豪族涂家有过节,担忧遭到涂家报复,永无宁日。

谭弘当初和王祥、涂家联合对抗过赵营,自知他的忧虑,乃道:“覃先生放心,涂家老头已经死了多年了。没了他,涂家就是一盘散沙,早就不复往日声威。现在据守在金城寨的是一伙贼寇,为首的叫姚玉麟,与我兄弟几个也有往来,有我兄弟出面,必定说得他为贵军效力。”

谭文与谭诣同样点头不迭。

覃奇功细细思忖,梁山县北面为达州、南面为忠州、东面则为万县,可以说地处谭家兄弟的三角庇护当中,当是安全无虞,另又近大江,可兼顾水运货物,距离沿口镇也比川北近上许多,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问道:“那姚玉麟肯相与营寨吗?”

谭弘道:“自打袁韬死后,川中棒贼就每况愈下,姚玉麟虽然有点名气,但充其量不过一方土寇山匪罢了,哪里上得了台面?能攀上贵军这株大树,怕是梦里也乐开了花。我兄弟介绍先生给他,是给他面子,更是给他指条明路,他若不识相,我兄弟即刻就帮着先生踏破他寨,拿那寨子给贵军接风洗尘。”

听谭氏兄弟说得信誓旦旦,覃奇功便答应了下来。

果不其然,听说覃奇功是湖广赵营的人,金城寨的姚玉麟心悦诚服。等覃奇功带兵进了寨子查看,方才晓得,姚玉麟的这帮人说是贼寇,其实与流民也没多大区别,真算起来只能是拿着些木棍铁叉的流民,要真拼斗,绝不会是自己手下老兵的对手。谭家兄弟说是给姚玉麟一个面子,实际上是救了他一命。

姚玉麟所部固然素质低劣,然覃奇功意在开拓川事,自有留下他以为千金买马的榜样。很快,游荡在忠州南部一伙儿较大的酆都贼也来投奔,领头的胡明道与姚玉麟是同乡。覃奇功与邓龙野将姚、胡二部的兵马加以筛选,与百丈官收来的数百老兵混在一起,总共得近二千人。

四川提领衙门没有占据任何州府,所以较之湖广提领衙门编制上略有不同,以军事为重。提军邓龙野之下仿效野战军分四哨,分以满宁、白也琅、姚玉麟、胡明道充任哨官——白也琅是百丈关乱军的头目,颇善征战。提领郑时齐、孙为政也无甚政务,工作都围绕军队展开。

以上便是九月中赵当世收到覃奇功最新川事的汇报情况。老实说,覃奇功等人的发展速度出乎了他的意料。他在将信交给顾君恩与徐以显等人看后道:“近期特勤司处传来的消息,安庐方面情况还在正轨上。”停了停,续道,“张献忠攻破庐州府后即跨过防区直奔皖口,在那里大兴舟船,训练水兵。上个月凤阳总督马大人以刘良佐等军恢复了庐州府,张献忠立即解缆出江,月初突袭枞阳镇,放火烧官军水寨,更缴添舟船。马大人率军去救,他又率船队顺江而下,据说近期正在铜陵等地厚募水手。”

“论流窜,何人能及张献忠?数年前,他和高迎祥、马守应等率部侵略过南直隶诸地,恐怕比各路客兵更加熟悉地利,凭南直隶的那些官军想要捉住张献忠,是不可能的。”顾君恩苦笑摇头,“张献忠是天生的流贼,对地貌地形甚是敏锐。听说他少时曾随父逃难至川中,时间虽短,但对川事已经了然于胸不亚于土人,这也是为何他多次入川的原因。”

赵当世叹道:“术业有专攻,论做贼,无人能出张献忠之右。”继而又道,“不过他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得确凿军报,近日黄得功在凤阳府击败了袁时中,暂缓了淮北局势,不久便要与刘良佐等部会合,全力追缴张献忠。黄得功今非昔比,刘良佐拳头也算硬,对上这两人,张献忠占不到便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