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授旗仪式(3/4)

军队是通过军号声下达作战命令的。裴洛忍不住站起身来,看向不远处列队的太平军士兵,只见刚才还寂静如林的军阵听到这声军号声之后,开始在阵前两名武官的口令下,一起举枪、托枪、靠枪、将上号了刺刀的火枪一起靠在肩头,每支方阵兵士都是整齐如一的将火枪举靠到肩头上,跟着一队队的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向高台缓步走来,每一队都是整齐如一人,甚是雄壮。高台内不论是中方事官员还是英法等国使节,看到如此雄壮威武的气势,都是惊得目瞪口呆,忍不住都站起身来。

高台左侧的军乐队也是开始演奏了起来,那曲调甚是威武雄壮,让人听了之后热血沸腾起来。这曲子乃是萧云贵根据解放军进行曲谱曲而成的太平军军歌,这曲调铿锵有力,催人奋进,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以至于当想到写军歌的时候,萧云贵想也不想就写下了这首歌来。

台下杂乱的乡绅名士、百姓们听到这曲调,开始沉寂下来,都是伸了脖子看去,只见远处一队队的太平军士兵踏着雄壮的乐曲声,迈着整齐的步法开始走了过来,一起轰然叫起好来,每个人脸上表情都是开始变得肃穆和崇敬。

太平军操演部队中,走在最前面的却是讲武堂的三军仪仗队,这支仪仗队是讲武堂成军之时,按照萧云贵所写步兵操典中的记述,从太平军精锐之中挑选出的五百人组成,但今天出现在方阵中的只有一百五十九人,除去前面的一名擎旗手和两名护旗手,后面的阵列排成了十三列、十二排的仪仗队方阵。

整个方阵的士兵高矮都是一般无二,所迈出的步伐都是一般短,好像是用尺子丈量过一般。全部士兵都是将手中的火枪举靠在肩头,火枪上一排排泛着寒光的刺刀高度都是一般,加下筒皮革马靴好像是钉了铁蹄马掌,走起来轰然有声,声音节奏感很强,远远看来整个仪仗队威武雄壮之势直冲云霄。

仪仗队阵前六名旗手带队分两排前行,中间的擎旗手举着一面黄色的旗帜,扛在自己肩头,因为没有展开,却不知道旗子上是什么。六人的穿戴和后面士兵有所不同,六人都是穿了军官戎装,两名护旗手腰间配了修的恰克西军刀。

堪堪走进高台军乐队的范围之内,六人之中的两名擎旗手将手中的大旗向前一抖,两面旗帜轰然展开,向前成四十五度角,这时候才看清楚,上面却是黄底面料,上面各绣了一支飞扬的亢金龙和蛟龙,两人这个动作干净利落、浑然天成,令人为之一振。跟着只听他身边两名护旗手一起高声嘶声喝道:“向前――进!”

身后方阵的士兵一起大声嘶吼起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接着手中上着刺刀的火枪向前一个劈刀动作,整个方阵只听到一个声响,却见整个方阵的刺刀都是向前成四十五度挺举着,几乎都要刺到前面的战友了,跟着整个方阵步伐一变,全部都是变成了后世著名的正步走。而站在高台台阶上的陈炳、潘启亮两名太平军主帅,也是马上立正,斜指的军刀唰的一声,举刀立在胸口。

这时候步伐更加整齐,每个士兵抬腿的高度都是一般无二,真是横看是一条线,侧看、斜看都是一条线。马靴踏在土地上,轰然有声,伴着雄浑的乐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激动不已,每个国人心底里那涌动着的豪情壮志被激发了出来,上海的士绅、百姓们都是激动的高声喝起彩来,与以往听戏看曲凑热闹发出的喝彩声不同,这次他们是彻底被太平军整肃威仪的军容所震撼了,发出的是来自内心由衷的赞叹。

即便是后世的人,不论男女、不论老少,只要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在看了阅兵式之后,都会有一种自豪而又激昂的情绪产生,这就是民族之魂、爱国之情。此时观看操演的士绅、百姓们也是如此,埋藏在他们心底里的那股民族之魂、爱国之情被彻底点燃了。人们心口和喉间总觉得有一股气在涌动,似催人泪下,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