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相残杀(1/3)

杨辅清和石达开总算安抚住手下躁动的将士们,特别是石达开的属下,对于这种杀害友军抢夺粮草的行径,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

杨辅清迫不得已装了一回孙子,他以天父的名义起誓,表示他绝不知情,并表示一定给石达开和翼殿一个满意的交代,这样才算是把石达开的大军打发走了。

回到大营之内,杨辅清想起今日受的窝囊气就气不打一处来,招来属下心腹将领和幕僚商议此事。最后决定把花旗军首脑将领骗至大营内全都绑了送往石达开大营去,而花旗军就地解散。

起初花旗军投靠东殿时,杨秀清是看重他们的人数众多,又不忍心不接纳,怕坏了他的名声。但此刻杨辅清看来,花旗军就是一支烂泥扶不上墙的土匪队伍,留下来只会害人害己,浪费军粮而已,这次还惹出这么大的事来,平日里就想着如何解决花旗军的杨辅清忽然发现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就在杨辅清和属下心腹定下策略,传令兵还没离开大营之时,却传来消息说上万名花旗军兵卒往淳化大营而来,一路上鼓噪着说什么杨辅清克扣粮草,花旗军来要粮草来了。

杨辅清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他实在没想到花旗军居然无耻到这种地步,抢了翼王的粮草给自己惹下大麻烦不说,还敢恶人先告状跑来闹饷?自从太平天国永安建制以来,还从没有一支太平军像花旗军这般公然纠集起来闹饷的,原因很简单,虽然太平军那些王爷、丞相们享有各种特权,但好歹属下将士们的待遇还是公平的,比如当有肉吃之时。大家都是一般的吃肉,但遇到困难时,也曾一起吃过黑豆什么的,这正是太平军的特点,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是一般的吃大锅饭。

不过花旗军这次闹起来也是被欺负狠了,自杨秀清起便很是看不起这些天地会的江湖三教九流之人,而后天地会会众组成的花旗军也的确有很重的江湖习气,他们并不严格遵守太平军军纪,治军也是按照天地会那套规矩来。凡事先将人情义气,是以花旗军在江西也曾经闹出不少的是非来。几次事件下来花旗军就更加被东殿军看不起,处处针对刁难变成公然的排挤和看不起,这样下来花旗军闹起来似乎便成了必然,只是杨辅清没想到这个必然会这个时候到来。

淳化镇的东殿军修了十余座营盘镇守。花旗军自然进不到淳化镇内,他们聚集在外围营垒。将一包包的粮食堆放在营门口。百余名大嗓门的士兵大声叫唱起来:“东府大爷们有米面吃,花旗小子们只嚼野菜根,东府五花马都有黑豆吃咯,花旗小子们都及不上畜生呐!”

营垒后面暗自戒备的东殿军听了有的愤怒,有的同情,有的不屑。有的觉得好笑,但寻常将士们看到这些花旗军衣衫褴褛、面有菜色,叫唱的又如此心酸,心底里多少都还是有些凄然之感。

一名军帅出来厉声喝道:“你们这些花旗军瞎嚷嚷什么?!叫你们领头的来答话!”

没人出来应话。上万名花旗军齐刷刷的坐在地上,那百余名叫唱的将士兀自叫唱着:“抢了翼王的粮食只为口饱饭呐,现下大家伙都吃饱了,东府大爷要治罪,小的们就在这里呐!吃饱了、喝足了,余粮咱们也不要了,路上做个饱鬼还要多谢翼王呐!”

杨辅清闻报后带着亲卫兵马千余人赶到淳化南边的前营,刚至营垒边便听见花旗军的鼓噪之声,听得这些讽刺之言,杨辅清哪里还忍得住?当下大喝一声道:“让这些花旗军速速退去!叫陈荣他们来大营见本帅!否则格杀勿论!”

但凡军中哗变的前奏便是如此,首先便是有由来已久的积怨,矛盾到了不可调和之时,便会如同火山爆发般迸发出来。人在这个时候总会有一种从众心理,认为法不责众,是以花旗军听得杨辅清派出人的喊话之后,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来劲,不少人甚至拾起石块扔击营垒后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