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宗族之议(2/3)

办,眼下新虽然开始推广,但暂时未能下到乡间,教化之事暂时可依照旧例,但若要参加我天国科举,则必须入读新。”左宗棠缓缓说道。

听到这里萧云贵一拍大腿道:“不错,左相说得对,我们可以在乡间设立乡官所,除了负责解决乡间宗族事务外,派出一些乡官助手下到乡间,负责指导乡官处理宗族经济纠纷、治安事务、民间纠纷,总之把宗族的一些权力慢慢的收归乡官所,过个十几年后,宗族权力总会慢慢淡化。同时乡官所也就变成县令以下控制乡间的桥梁,也就不会出现满清那种令不及乡的局面。”

跟着萧云贵搓着手道:“还有新政触动一些宗族势力的利益上,也可以通过分化利益来瓦解宗族利益,从而继续推行新政。”

左宗棠微笑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虽然明日要见的那些乡官代表不同的宗族,所求也不同,但只要咱们只要有了大体方针,也就知道该如何断处了。”

萧云贵大笑了起来,跟着左宗棠取出各地乡官往来的一些公,将乡间推行新政所遇到的难处事务做了分门别类,两人一一做了细致的商讨,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一商讨就是一夜……

陈田品着茶水在西王府的偏厅内等了一个多时辰了,他是杭州佐望镇大河乡的乡官,他这个乡官乃是旅帅级别的,该管着五百户乡间百姓。在他治下多半都是陈姓,也就是陈氏宗族。去岁太平军攻打苏杭之时,清军在乡间过兵,对大河乡掳掠逼捐,陈田的父亲,也就是陈氏宗族的老族被清军强逼那捐了一大笔银子,老人家年事已高,又经不住威吓,大病一场后便去世了。

陈田随后承了父亲的族之位,他深恨清军逼死父亲,是以太平军攻陷苏杭之后,趁着太平军大军清乡之时投了太平,被乡间百姓举为旅帅乡官。陈田感念太平军为他报了大仇,便安心做了乡官,并积极配合太平军扫荡其他乡镇的乡勇,那些乡勇都是清妖的爪牙,甚至经常占着清妖的势力侵占陈氏的族田和山场。陈田曾今带着陈家青壮和他们干过几次,但别人有清妖撑腰,陈家总是吃亏。太平军来了,陈田自然是引着太平军把那些官府爪牙给收拾掉了,而他也成了第一批太平军的乡官。

太平军在清乡之后,给陈氏宗族留下了一批兵器,甚至还有十余支火绳枪,陈田靠着太平军留下来的几名军将,建立起了大河乡的乡兵队伍,平时种地、操训,有战事时便和太平军主力配合打清狗。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到了去岁年底,乡间残余的清妖势力被铲除得差不多了,陈田也参加过几次搜捕,搜捕那些逃到乡间的清军残兵败将,也得了几次奖赏。

太平军到来之后并不像清妖先前传说的那样,什么一丝一毫都要纳捐圣库,什么男女分营,什么要信洋教。几个乡兵头目都是太平军老人,他们当中只有两个是信教的,其他几个是拜菩萨的,也没有强迫百姓改信。至于圣库倒是有,但在陈田看来就是族产,他这一旅百姓们的公产而已,除了要缴纳的公粮田赋之外,其余的都是族产,没什么区别。至于男女分营更是没影的事,太平军头目告诉陈田,除非是加入太平军的男兵和女兵才会有男女分营之事,陈田很理解,打仗的兵马当然是要男女分营的,何时听闻过男女在一营之内的?军纪也不好整肃啊。

就在陈田以为太平军来了之后,便没了官府乒,可以有好日子过了的时候,太平军忽然搞起了什么新政。对陈氏宗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均田制,陈氏的族田有数千亩之多,因为是族产的缘故,也没什么田契,只是在族谱上注明了,哪家分了多少亩田而已。清廷在的时候,只是登记过大河乡田数,让陈氏宗族按着田数纳粮,其间苛捐杂税之多,让陈田头痛不已。

太平军颁布新政之后,也核过田数,但族田因为没有田契,被纳入了要均田的对象,就意味着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