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拯危医馆(2/3)

上海多开几家医院,里面中医和西医都有,同时问问他们能否一道开一些制药厂,把我们的中草药制成成药,方便行军打仗之用,也方便民间百姓使用。”

其实历史上最早开设制药厂的是著名徽商胡雪岩,他开办的胡庆余堂药号在1872年于杭州开设了熟药局,也就是制药厂。胡雪岩重金广收民间药方后,精制成药,大受欢迎,像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小柴胡丹等药品一直是清军行军必备药品,很多药品像小柴胡丹甚至一直流传到后世还在使用。胡雪岩推动了中国医药事业,也被誉为江南药王。

但现在不同了,萧云贵手下有姚远,而且太平天国的医疗体系也很完备,他定然是要推动制药厂的建设,中草药在行军过程中携带实在不便,每到一地后现行采购有时候也会遇到缺货的局面,还不如自己开一家制药厂,把中草药制成成品,一来行军之中携带方便,二来也算是一种商品,将来可以赚钱,三来就是推动中国医药事业向近现代化发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萧云贵把这件事交给了姚远,反正这小子也喜欢干这个。

姚远闻言大喜,起身抱拳领命便要走,正好周立春父女和几名青浦义军将领进帐来,萧云贵又叫住姚远道:“青浦义军新加入我天国,军中缺少医药典官和拯危急,你带来多少人?先分一半人手到青浦义军中去,给有伤有病的义军兄弟医治。”

姚远马上领命,周立春等人闻言心中都是一阵感动,他们都是农人出身,平日里有什么病痛都是用乡下土方自己医治,或是忍忍就过了,想不到太平军中还有专门的军医,而且一上来西王就分拨一半的军医到义军中,对待青浦义军没有亲疏之分,他们自然感激不已。

周立春等人谢过西王后,姚远和周立春约定稍后派人过去,说完之后姚远就急匆匆的离帐追赶洪韵儿和那些传教士去了。

姚远走后,萧云贵将林启荣、陈知命、李天熙和周立春等人互相介绍了一番,太平军将领和青浦义军将领互相客气几句后,各自坐下商议军事。

周秀英不知道是因为被打了之后臀部伤痛还是因为周立春的家教缘故,并未落座,只是站在周立春的身后,见到萧云贵无意间瞟向自己臀部的眼光,周秀英忍不住低下头,秀脸微微一红。

“今夜有苏州援军赶到,我军兵马达到近万人,火炮、器械、粮草充足,既然眼下兵精粮足,本王想要改变部署,合围上海城,继而攻陷上海。”萧云贵目光从周秀英的臀部收了回来,轻咳一声缓缓说道:“目前我们占据了上海城南面和西面,本王想分兵东进和北上,一路攻打吴淞、宝山一线,一路攻打闵行、周浦、川沙、高桥等地,两军最后在黄浦江吴淞口隔江会师,建立炮阵,完成对黄浦江面的封锁,让清军的船只不能进入黄浦江!”

萧云贵先前因兵马不够,只能勉强分兵攻打上海城南和城西,青浦义军虽然有五、六千人,但白天看了他们的列阵,发现这些义军的战斗力和清军团练差不多,只能为太平军壮壮声势。后来洪韵儿和林启荣带了援兵到后,萧云贵手头马上阔绰起来,看了现在上海地区的地图后,萧云贵知道要攻下上海,必须断绝陆路和水路的交通,让上海陷入孤立。特别是黄浦江的水路,上面往来穿梭不少的沙船和商船,吴健章一定会向江北、福建等地清军求援,这些地方的清军援兵要是走水路来上海应援,那么兵员、火器、钱粮就会由黄浦江源源不断的达到上海。

而且广东水师已经到了厦门,说不定哪天就会开到上海,萧云贵可不想在攻城的时候,清军的援兵忽然杀到,导致攻城战功败垂成,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两岸的炮阵封锁吴淞口。

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但是中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