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战争背后(六)(1/4)

有道是水火无情,借火势,火助势,大火打着旋向西南方向烧去,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渐渐熄灭,滚滚浓烟,让国防军空军准备起飞轰炸的计划都暂时搁置了。

就连想在天明之际,飞机加入轰炸和陆军突击部队想再向前进攻试探一下,也不得不暂时放弃以前拟定的作战计划。

趁你病要你命,火攻之计,孙子兵法阐述的最清晰,国防军主力都在叶尼塞河东岸,受火势影响极小,那里会放弃这等痛打切割火鸡的好机会啊!

借着俄军被烧得焦头乱额,整个防线大乱之际,5月15日,到了下午3时左右,负责配合轰炸阿钦斯克的国防军空军,才近距离的出动了超过2000架次的飞机,轰炸打击阿钦斯克俄军全线守军。

俄军防空火炮此时十亭去了八亭,更加防御不住,等到黑夜再次来临时,各种作战物资和粮食仓库基本全毁,伤亡过半,还不等国防军陆军攻上来,阿钦斯克城内俄军总司令官阿尔希波夫是在也顶不住轰炸的压力和不急的压力,趁夜率领已不足十万得主力部队,凄凄惶惶的退守托木斯克和克麦罗沃一线休整协防,算是吃了个十足的大亏。

到了这个时候,俄军西伯利亚军区才意识到,原来中华帝国地面部队炮火打击力度也是可怕的吓人,苦逼日子真难捱啊!

但是中华帝国出人意外的接手一片废墟似的阿钦斯克之后。并没有在急于推进进攻。而是不断地增兵过来,就连地方建设兵团也过来了100万之多,一边彻底地稳固地方秩序和生产建设,囤积物资;一边借着天气转暖之机,清剿西伯利亚铁路线两侧骚扰的哥萨克骑兵。

西伯利亚战区的东线战事,这时显得和细雨,不温不火了。

阿钦斯克是什么地方?作为现代人的金雨和李楠王栋三人,是在清楚不过的了。

阿钦斯克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城市。在鄂毕河支流丘雷姆河右岸同西伯利亚大铁道交会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铁路枢纽要地之一。距离已经失去的州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约184公里,人口约7万人,建于1682年。附近有全俄国储量最大的褐煤田,纳扎罗沃、别列佐夫、伊塔特等为主要产地。

金雨,李楠,王栋三人储备了数年的物资。做足了准备工作,和几个欧亚小国家交战不断,并且时间的在朝鲜半岛酷寒的山区和疯狂的日军作战,完全都是在寒冷环境下练兵,适应寒冷气候。

为什么会这么迫不及待的组织战略合作国向沙皇俄国宣战呢?,

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要避开欧洲矛盾可能总爆发的一战时期,占有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收回被沙皇俄国侵吞的领土,不让这些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沙皇所用。甚至不为后来的苏联所用。

试想一下,苏联人没有了广阔的西伯利亚和这里的丰富的资源,斯大林还能和希特勒抗手吗?还能把中国、朝鲜、越南和阿富汗等等国家当马仔,当做吸引欧美仇视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注意力的筹码吗?还会让逐渐自强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互掐吗?还会让这些国家被北极熊当猴耍吗?

作者是个小老百姓,说的就是这么直白、露骨,不过话糙理不糙,就是一个意思,共产国际借着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浪潮,施行控制世界的目的,现代人都明白。苏联的政治家何尝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当回事,一切皆是他们的利用工具罢了。作为现代人,在感叹自己国家伟人时,也在暗暗叹息为人们的思维局限性,等到醒悟时。自己国家的建设,已经被苏联的政治家们误导下建设的千疮百孔了。

辩证唯物主义讲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把英美等帝国宣传的万恶不赦,八十年代流行找个莫须有的人物,在校作报告,说自己在英美等国看到穷人上不起医院,现在想想十分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