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一章 战四国(1/3)

第711章 外交失败徐世昌说:“是的。 这是一个法子。英国人都是坚定的信仰,理性具足,不能不说有一个大学的功劳。”袁三公主说:“听说他要请大师,你们还是要付出学费的。”徐世昌说:“是啊。不能什么人都送去。但是你们有些根基的,就都去看看。尤其是年纪大些的,从中知道一些道理,也好过完这一生。”曹锟说:“是啊。我们跟西方的中年人比不得。人家是先学习,后入世。我们呢?先入世了!懂不懂道理,都能成功!可是真的成功了么?”徐世昌说:“还是学习好啊。做官什么也干不成,要受到很多的限制。不如让我们的子弟学习教育,学习文化,学习文明技术。”袁克定说:“我们后人的教育,还是以科技为主。我们都是做过官的,应该看透了,做官不是专门的一个行业。”徐世昌说:“要他们懂人生道理先。然后才是科技。科技和做官一样,都是要懂这个世界的运行!我们北洋子弟都先去这里学习吧。包括那些50岁以内的,都去拿一个文凭来,也支持一下这个学校。"转天,曹锟带着10多个北洋遗老,在子侄辈袁克定等人的陪同下,去往用洪宪年号命名的学院。徐志摩和陈寅恪接待了他们。陈寅恪说:“我是学生的督导长,你们入学,需要我这一关审验。”hei yaп ge醉心章、节亿梗新曹锟说:“我是想旁听的。我写字是不行了,就是想听听道。我的侄子帮我记录作业。”陈寅恪说:“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有,还有无的。”曹锟说:“这个世界的有,我是知道的太多了。过眼烟云,民国万象啊!一点一滴都在我眼前。那些没有的,你们叫“无”也好,叫“本体”也好,我始终是有感觉的。就是我看到的就是虚象。这后面模模糊糊是有人安排好的,天注定啊!”陈寅恪说:“天道之事,我们也是可以讲解的。但是我们主要是从人能理解的道理,去推论那些天道。”曹锟说:“比如呢?你能推论什么天道?”陈寅恪说:“我们要抛开所有的成见,上帝、孝经、还有佛祖,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就研究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现在研究到原子核的内部是怎么样的?细菌是怎么样的?天体是怎么样的?飞机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有雷电啊!”曹锟说:“这些也是天道?”陈寅恪说:“就是这些,让我们死了多少人啊!女人生孩子的鬼门关,多一半的死亡机会。就是因为细菌的感染,还有不会手术技术造成的。人们不知道的时候,就是天道。知道的时候,也是天道。”曹锟说:“你这么说,确实是这样的。比如时间、天空呢?是永恒的么?”陈寅恪说:“你自己感觉,似乎他们是不变的。但是你没有意识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应该是我们有意识前就有了。但是他们怎么变化,我们就不知道了。”曹锟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我能知道的?”陈寅恪说:“你学习的意义,在于知道雷、电、细菌这些东西,我们是如何弄清除的。你能够把你的经历,往回倒,看看如果你能知道这些道理,事情会怎么样?”曹锟说:“你的意思,我可以做你的学生。”陈寅恪说:“我不是你中国意义上的老师。你是旁听生,我们可以给你学校的研究资历出证明。”曹锟说:“好吧。你能指点我学问路径,也算是老师。我给你鞠躬。”陈寅恪无奈地说:“既然如此,我就正规些。等一下,我去净身换衣服。”等到陈寅恪出来,曹锟立正站好。他把绅士帽用手端着,尊敬的鞠躬行礼,然后侧立一旁,等候训斥。这是给袁项城大总统的正式礼节。陈寅恪说:“既然你这样要求我,我就正规地对待这事。现在算是入门,我就学问之道说几个要求,你按照这个做,就算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我的学生了。”曹锟说:“请鹤寿先生训示。”陈寅恪说:“我是倡导独立底精神,自由底思想的。今天就给你这个,作为一个训示。”曹锟说:“请鹤寿先生详解。”陈寅恪说:“我们就用印度学者的谈话方式,你稍微坐一下。我知道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