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川沙开发(1/3)

强霖带着人,在川沙码头步行到了火车站。这段火车,还是北洋上海时期,黄炎培公几个人主持修的,没有更大规模的推广,还是因为南北战争。这个时期,人们还不会妥协,都想成为下一个王朝,还都正义无比。

坐火车,在座几辆人力车,总算到了贺敏学的基地。

几个人看到这些工厂区,有的工厂工程师已经在规划车间布局,培训工人,比如钟氏皮鞋厂。强霖先与这些工程师了解他们的意见。他们说这是文明工厂,我们肯定喜欢,环境好,人们都很精神。比在山东高级多了,员工也比内地聪明好学。成本高了一些,我们尽量提高效率。

看来也不都是为了钱,还是有人欣赏这些软环境的。望一望村子,基本上平房都改造成了二层的小院,怎么看都是赣南风格,井冈山的风味。就问设计师,设计师是赣新建筑公司从上海聘用的大学生,说是贺总选定的。

贺敏学现在还不知道他来,正在盯着给排水,因为钱还是够用,赣新建筑公司的设计师给未来家乡设计了百年的给排水,地下一人多高,并排4个人的下水井,好在进入小河的距离不远,又是地面施工,工程看起来很宏伟,江西的农民打工仔,本地的农民,都加入了这个队伍。赣新已经准备进口建筑机械了。

强霖巡视着,感觉这个区域和谐的乡村已经改观了,人口密度会加大,土地承受力会增加。污水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贺敏学来了之后,强霖说,尽量引入轻工业,不要太多的污水产生。农产品加工也可以,只要降低污染就可以。强霖和斯励,斯励回来后帮助贺敏学,两个人都说如果太分散,成本太大。强霖说那就把下水弄小些,农民的房子尽量不动。道路能够承担工厂运输就行。分散工厂,少改变环境。

贺敏学思考一下,说好的。我这里作为主厂区,不再增加工厂,招商局总部和上海慈善救助中心可以放在这里。以后我一个村两个厂的建设,设计尽量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和山下水。顺路解决农民的这些问题。

强霖赞同。强霖说,上海已经密度太大,我们不能够再往上海那边去挤。把那些涌入上海的人疏散到这边,但这里不是城市。城市可以随着他们的川沙镇建设,我们招商局和慈善中心不掺乎建设。但你们建筑公司可以参与。他对一直站在旁边的袁文才说。袁文才说我们已经参与镇江开发,他们已经把省会从南京迁出来了。

强霖说,怎么样,这次被清除出红党了吗?袁总说被警告了。我这里不是工厂,但建筑小工工资太低,他们技术比较差,我准备进些设备,正在培训小工文化水平。强霖竖起拇指,说主动按照红党要求做,他们是在尽量体谅你们这些战友。被开除的那些人是太不像话了,想最早时间翻本,就无底线压榨工人,我知道他们自己也亲自加班加点干,不奢侈,这点倒是做的很好。袁总说,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强霖说,小平陈云聪明着呢,他们自己会找到路的。我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生产力,就是你说的用机械。资金肯定是重新洗牌了,怕是有些人要重新打工,再当工人,入红党。

袁总苦笑说,那就很困难了。强霖摇头,肯定比他自己对待工人要好,因为重新洗牌是为了更高的效率和工人的待遇会提高。在这些工厂当工人,就生活来说,也是不错的。

斯励说浦西上海大佬对我们这里开发很注意,有些人经常过来看。杜老大十分感谢我们开发这里,他就是这附近村子出去的,但14岁父母没有了。他说他会照应我们的。

强霖说着拿着笔,记下。然后,他告诉斯励,电报叶挺,让他给派出南洋部队150人到上海。另外,在浦东这里,南洋可以设立一个建筑机械厂。告诉他,未来几年市场很大。如果他需要,再给他从江西送500新工人过去。斯励,这南洋新来的150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