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九章 都想训政(2/3)

本意是人的最大发展,但是形成了悖论,逻辑和实际都不通顺。”

“基督教精神、佛教精神都是真理,都是舍身成仁。但是容易形成迷信。佛教本来是无形像的,现在到处是偶像崇拜,这就是宗教的悖论。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也是悖论,带来了更大的杀戮。怎么弥补这些不足?要靠理性教育。”

“所谓理性教育,就是自我的选择。他们知道‘我思’的基本过程,知道任何理论都有悖论。只要不妨碍社会,他们是充分自由的。宗教与否,并不是重要的。但是宗教知识要肯定,也就是说,人的生死观,痛苦与快乐,基本人生的美学。”

“现实世界理论的评判:孔子的政治教育,人生教育,以及抛开生死观,回到祖宗崇拜带来的问题。各种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批判。”

。。。

但是谁来讲课呢?

洋洋洒洒,写了三大篇。加上必要的实践课程,最少是一年的课程。

甘乃光在贵州、广西、云南的专家圈子里面找,最后还是云南的私立东陆大学的比较合适。

首先是私立的,没有什么政治立场,校长董泽是一个革命自由派。在美国留学也不忘记革命,几次革命都回来亲临沙场,然后再回去上学。

这样的人,是可以被这些政委们接受的。

你不能把政委们送到圣约翰大学去,那样他们认为是送感化院。

还有就是甘乃光在哥伦比亚的学长在掌握该校的主要部门,如代理校长华秀升,是清华学校放洋生,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教务长何瑶,同济大学留美的,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

为什么不是博士?没有必要。

博士的学问主要是依据道理做研究。但是中国的问题不是研究,是按照一般做人规则做事!

云大的教授呢?那就都是留美的的博士了。

他们术业有专攻,这是蔡锷辛亥革命当总督时期的布局。蔡锷时期的督军府派出多批留学生,每批几十个不定。这些人回来后成了唐继尧治理云南的帮手。比如校长董泽董雨苍,还有财务长周恕博士,工科学长杨克嵘都是都督府派出的一、二期留学生。

甘乃光思考以后,叹到:这个云南,和广西、广州一样,也是西南藩,洋务先锋,维新变法的前沿,但也是后期军阀的来源地。与日本的变法维新差不多,现今日本政阀都是来自西南藩的军阀。

大概是西南都是海外联络比内地更方便吧!云南火车通国外,法属越南海防出海口。但几年后也难以与重庆接上,接上也没有用。因为重庆自己也没有铁路链接内地呢!

再有这所学校是一个奇葩!是唐继尧唐蓂赓思想的结晶。(蓂:音,冥,名。尧舜时的香草。)比如他在民十二曹锟宪法颁布的同一年,即1923年,东陆大学校本部的会泽院奠基仪式的讲话,最能反映其思想的本质:唐继尧讲话中强调了创办大学的原因有四。

“(一)国家不幸,大乱迭兴,靖护诸役,数次起兵,以‘正义’、‘人道’相号召,即欲以此纠正人心,治国平乱,不料结果均无甚美满。

(甘乃光认为这一段,唐大帅觉得困惑的地方:美好的理想,但“结果均无甚美满”。大概是很早就意识到军阀训政的悖论了。)接着他说:

“于是憬然于国家之败坏,由于无多数优秀人才奋斗其间,致正义无由伸张,民治无由发达。迨民国八年,军事收束后,乃觉悟培养人才之不可缓。”

(这一段的结论:还是好人太少的原因。教育要“刻不容缓”。教育是慢功夫,但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唐大帅解释了:

(二)欧战以后,思潮勃兴,至理名言,阐发无遗。但各处环境不同,主张亦因之有异,适此者,未必尽适于彼。研究所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