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零章 三晋韩赵魏(3/3)

戴学提倡的实事求是,也就是弗朗西斯-培根早就指出的归纳法。根据事实数据,寻找规律,也就是后世的“数据挖掘探查”的意思。

戴学提倡礼仪教育,用礼来约束人性中泛滥的部分,实际上类似宗教仪式的作用。但是,他们没有宗教的内容和实质,只是形式,这个是问题的根源。为什么要守礼仪?戴学认为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缺少形而上的追问,戴学抛弃了王阳明的心学,弄出了无灵魂的礼学,用礼学,代替理学,心学。让学问都停留在如何训练人们的再规范下的能力,但不能激发他们的生命观点和热忱。

最后输给了被革命大同理想刺激的青年学生们,如徐象谦、薄一波、赵宗复等人。

徐象谦再抗日以后争国祚的过程中,犹如神助,用几十只游击队出身的土八路,竟然战成了强军。连续战运城、下临汾、横扫晋中。军威所向,不可阻挡,一直到保卫太原城。

强霖认为这真的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是民心所向,或者**信心的问题。国鼎松动,还是德行所失,自信皆无。

强霖觉得阎锡山晚年专门研究王阳明,应该是发现了戴学的“实事求是”的问题。人为什么要实事求是?戴学没有回答。即使回答了,又有人信么?不信,无任何信心,正式问题的关键所在。

阎锡山不服气,他阎锡山一辈子革命,怎么最后就连小孩子都反对他?比如刘胡兰才15岁,就算大人给她洗脑,那也要她接受才行。

强霖认为,三晋大地,还是再三晋一次吧。

强霖电报红军的三部分,进占晋南中条山,北方大同,中部太行山。进占以后,干预地方民政,各自选举地方政府,互不相属。

虽然各自比韩、赵、魏三国地盘小一些而已,但中心城市位置差不多。

留下的晋军,分为三个国民警卫队,等同省级待遇。

阎锡山带着人到天津,分别进入新军的军官学校和北京燕大神学院。阎锡山专门研究宗教学,人究竟要有怎么样的生命价值观点。

[网,!]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