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三章 中国的皇后(1/2)

皇帝和皇后在后面看到这一幕,大受感动。溥仪没有想到自己保存的车子,给一家庭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尤其是人们的意愿,善良本性的发现,让溥仪很是感动。

婉容却是知道,平民人家,讲究行善最乐。但人们往往都不知道这样做的动力。如果皇家做出示范,这些场景多了,社会中善的因素就多了。自己是皇后,怎么也不能让民间的总统大帅夫人比下去。

两个人默默欣赏这个场面,显屿无奈的看着这两个人。皇叔叔两口子显然是和平时期的模范夫妻,不是乱世英豪。靠他们努力重新上位,只是害了他们。罢了,有清一代,算是过去了。好在没有新的皇帝出来,我大清皇帝和皇族,还是大中华最后的王者。

《大公报》总算登出了溥仪拍卖会的正面新闻。题目叫做《人心的柔软》,这是采访现场人士写的。把小孩子拍卖自行车的过程,写的惊心动魄。完全忘了这是一个价值不高的自行车,外面几十大洋就能够买到。当然这是溥仪签字的自用品,有些不一样。

报道在最后的位置,写了皇后的谈话:“我也很怕孩子拍不到这辆车,三次拍卖的喊声,我始终都悬着心。最后我也很为人们的善良感动。我是皇后,虽然没有什么权利了,但也是皇后。我不会忘了我的职责的,那是千年传承下来的担子。即使我是平民皇后,也要承担起来这个责任。我要让国人都能认识到行善的喜乐,让人们知道自己心中的柔软,让人们知道,有个来自平民的皇后,始终关心着她们。”

婉容清新、干练的照片,还有坚定的态度,让全国的知识阶层,看得热泪盈眶。人们这才感觉到,原来君主立宪的意义在这里。民国乱的可是有些年头了,现在还看不到希望啊。

现在人们知道了,有皇上,就始终有人在关心你;你总是可以在那里得到帮助。上帝是逻辑上的,皇室则是现实上的。

因为没有太后,皇后很任性。但是皇后的历史涵义,压过了婉容的随意性。她开始觉醒了,走上了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贫穷家庭的教育和福利奋斗;让皇家的关心,存在人们的意识里。

她要尽量让人们心里少些恐惧,多谢希望。

皇家夫妇接待了来访的张群。张群以外臣的礼节拜见了两位。他坐下后,表示十分感谢皇帝皇后的接见。溥仪还是那么淡然有礼。

找到感觉的婉容,她态度十分亲切地说:“你是一个基督徒,为了人民和国家,往来奔波,折冲各方立场。我们也清楚你的辛苦和忍耐。”

一句话,说的张群老泪纵横。溥仪递上纸巾,轻声告诉他不许君前失态。张群张岳军对溥仪的调侃也感到轻松。他调整了情绪,再次谢谢皇后的理解和问候。

婉容也很受感动,她自己比别人清楚,皇后的地位是一个象征,人们心底里面的最后温柔。很多失态都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皇后在人们心中的概念。

张群后来在回忆中写道:这是为什么呢?自己是革命者,为什么在皇后的问候中,失去镇定,感到满心委屈呢?最后他总结道,这是因为人们需要一份关怀。这份关怀在人间,最后的解决方案当然就是皇室了。他说他总算理解了为什么大学问家王国维会投河自尽。他知道张勋复辟失败,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同时也失去了他自己的内心得到关怀的最后希望。这与宗教无关,仅仅是人们的愿望,有些人很强烈,有些人淡然,自己也不清楚而已。

婉容和溥仪从来不会说这些故事给外人。这也是皇家的责任和守则,就和银行为客户保护**一样。张群的失态,反而让他很容易的就和显屿达成了一致,就是皇后的慈善基金将覆盖南方地区。

婉容皇后同意淡化资金来源,用国家慈善基金的名义在南方布施皇家的雨露。显屿没有吱声,这些民党就是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