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赣南局势(1/2)

北伐军的几次清扫,陈奇涵上校把**旅的军官差不多都配置满了。旅参谋长是胡祥灿中校,兴国人,江西四中上中学,黄埔三期毕业,典型激进派。比如五四,他在赣州声援北京砸外交部,在赣州砸卖日货的商家;毕业没有头路了,就投胡谦这个民国高官堂叔,但后来被堂叔骂为忘恩负义。在后世,他是江西红军肃反主席,自己却因为胡谦这个高官堂叔,被打成ab团。

他临死前气势恢宏的高呼杀自己者万岁,却怒骂国民党和堂叔。

现在他投了陈奇涵兴国老乡和黄埔教官。

两个团参谋长也都就位,都是陈旅长的旧部。一团三个营长都是老保安团的。强家老围子炮手头领王天星,升为少校副团长兼一营长。二营长是山匪出身的曾家成,就是曾被接骨的那个。三营长是军火厂出身来自直属排的刘义。副营长都配上了陈大旅长推荐的职业军人。连长副连长排长副排长主要是来自几个方面,有朱德部队滇军老兵、直属排的军火工人、强家炮手、山匪。二团营长都是原来张作恒团长的下属恢复原职,本来都是靖安团的营长,兵少而已,这次算修成正果,名副其实。

陈旅长都给配上了副营长,连长排长也有些是旅长给配的。都是他的红党黄埔系战友。

新兵训练一个月后,都已经补充进了部队。他们都是有文化懂道理的兵。因为二团缺编较多,新兵占2/3,一团新兵占了一半。特务连南洋历文部扩编成营,只有两个连,一个火力排,配置花机关和轻机枪班。保安旅人数到了2500人,总算满编了。

军衔是滇军授予的,比正规北伐军要低些。虽然都没有打过什么打仗,但两个团的老兵都参加过剿匪。有的是对付真正的土匪,比如一团扫除山头的战斗。有些是对付工农的,比如二团一直就是绥靖地方,帮助乡绅维护生产分配的秩序。现在这些活都转移到县级保安团了,如兴国肖韶的那个四个连的小团,目前与分地的农民关系较好,与乡绅也还不错。现在乡绅不怎么说话了,话语权已经转移到土地局的农民协会。民国乡政府还是裁决功能大于行政功能,警察所在没有武装反抗的情况下,也很好的发挥了防火防盗作用。

虽然保安旅没有什么大战的能力,但2500人的队伍,还是容易掌控的。作为集团军级别参谋出身的强霖,参与编制过10万人的重火力输出的战役计划和演练调度。只要部队不散,战斗力只要进步就可以了。轻装部队,打不赢就跑,没有累赘,可以随时回头再战,不容易失去战斗力。

当然,有人担心叛逃,轻装部队即使叛逃一部分,也没有多大损失。胸怀多大决定自信程度。

临近赣南的区域,江西境内就是吉安专署和抚州专署。由于赣南的示范作用,很多地主转卖了土地给佃户,分期付款,双方都有所求,还能好好商量的。没有政府担保,有协议也是不错的。

赣州的经济管理学院,断断续续又招了些外围专署的地主子弟来读书,看来也是要产业转移了。他们学费给的足,学院能够自负盈亏了。也有放不下的地主还在与农民拉锯争夺。赣西和赣中的农民武装还是很多,靖卫团也是很忙。

但大家有赣南的榜样,对立不是那么激烈。一但有退路,激进派也不会无底线。

赣南大环境总算稳定下来了。这可是内在趋于协调的稳定,保安旅的强力协调活动确实越来越少。

强霖开始关注几个工业项目。化肥还是普通复合肥,氮磷钾,暂时没有合成氨的能力。这已经不错,低价卖给有地农民,增产部分要卖给义仓,就是缓冲仓,平抑粮价的官仓。最近爷爷又在各县修了些义仓,老人总是求稳。

钢铁厂一时还炼不出特种钢,作为工业母鸡的机床工业还是要等等。强霖知道炼钢数据整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判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