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喜上加喜(1/2)

大家翘首盼望,新人来了,马玉平一眼发现卢孝芬眼睛红红的,她的心凉了半截,喜日子哭哭啼啼预兆不妙,尤其七嘴八舌的议论传进耳朵里,她心里蒙上一层阴影。

整个婚礼她神思恍惚,新娘拜公公婆婆强挤笑容,一脸僵硬的接受大伙的祝福。

回到家她还唉声叹气的,郝庆红开导她不要迷信,自己给自己找难受。

一个多月后,卢孝芬怀孕,几乎同时她的好姐妹小芝也有了身孕。

马玉平心中的阴霾驱散,每天尽心准备吃的给儿媳妇,叮嘱郝建军细心照顾。

半年后郝丽华生下女儿,吴家喜不自胜,终于迎来女孩子,吴守亮翻书查字典想给孙女取个好名字,找了一大堆不满意,谁知读高中的郝丽秋星期天回来看姐姐,宣布给小侄女取名吴晶晶,一下解决了难题。

三个月后,卢孝芬和小芝先后生下儿子,郝庆红早想好孙子孙女的名字,按照家里“振”字辈,男孩叫郝振伟。

喜事接二连三,厂里新房即将落成,郝庆红他们可以分到套二的房子,郝建军他们可以分到一室一厅的住房,再等几年也可以分到套二的房子,乐乐乐。

与之同时,吴其远和余大玲也传来好消息。

吴其远去**服役,余大玲盼他的来信成了日常生活的重心,开始靠村里人上街帮忙捎回来,随着日子宽松她有了自行车,在可能收到信的时间天天中午往河光邮局跑。

一枚枚凝聚着深情的邮票,一封封散发着温馨的信笺,一张张表达真挚问候的贺卡,两人虽然相距遥远,感情与日俱增更加深厚。

尽管部队生活艰苦,但吴其远发扬掉皮掉肉不掉泪,流血流汗不掉泪,吃苦受累不掉泪的作风,表现顽强,三年服役期满,为了跟余大玲有个好的将来,他申请志愿兵,过两年家属可以随军,于是写信给余大玲愿不愿意随他在**安家,余大玲毫不犹豫表示有他的地方就是她的家,蓝婆婆一家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尊重孙女的选择。

余大玲准备去部队和吴其远结婚,临走之前特地上门拜见公公婆婆,吴氏再反对下去已没有任何的意义,为她买了整套新衣服,郝丽华很高兴昔日睡一个铺的姐妹成了妯娌。

余大玲去部队和吴其远结婚后回来就发现怀孕了,立即拍了电报给吴其远报喜。

吴其远写信给父母,希望他们代他照顾余大玲,吴守亮夫妇不能怠慢,吴氏想起上次没和丈夫一起上门拜见蓝婆婆,担心受到冷遇,便约上郝庆红夫妇一起去接媳妇。

余大玲心里不太愿意去,她的户口在家里,去城里白吃白住不好意思,而且突然跟公公婆婆一起生活感觉很不习惯。

蓝婆婆替孙女拦了下来,感谢吴守亮夫妻的心意,城里啥都要花钱,农村空气新鲜想吃蔬菜地里折家里养鸡下蛋,嫁在本村的二孙女余小玲经常过来作伴,两姐妹预产期差一个月,他们几家亲连亲都是一家人了,彼此不用客气。

蓝婆婆句句在理不依不行,给钱不收,于是吴氏经常送吃些营养品过去。

余大玲顺利生下儿子,而妹妹在她之前生下一对龙凤胎。

吴守亮夫妇一年之内孙子孙女都有了,郝庆红夫妇也有了外孙女孙子,工作得心应手,再也不像前几年随时绷紧阶级斗争的弦,那个乐啊。

吴守亮孙子快满两岁的时候,吴其远回来接妻子儿子去**安家,蓝婆婆早有心理准备,她的媳妇舍不得女儿,哭成泪人。

吴其远五年的军营生活思想大大进步,变得成熟稳重,跟以前那个嘻嘻哈哈的毛头小子判若两人。吴守亮非常满意儿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而吴氏见儿子变得黑黑的,面相看上去比哥哥还老气,母性的本能心疼他一个人在外太辛苦,认为儿子是为了解决老婆的户口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