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谱子(1/2)

“来,看看。十几张,这个旁边坐着的就是你爷爷。后面你爹旁边这个,年轻点的就是你二叔,你二叔看着确实跟你爷爷有点像,你爹比较像我。早知道应该听你爷爷的,买身好衣服,现在看着都不像两口子了。”老太太盯着照片,就着灯光,歪着头打量着照片道。

老太太农活做了几十年了,早就不是曾经的少奶奶做派了。脸上的风霜沟壑,无不显示出老太太曾经经历过的种种艰难困苦。

老爷子虽说17年生人,七十的年纪,但是显着面庞红润,精神矍铄,跟老太太坐在一起,确实很难让人感觉出这会是老两口子。

更别说老太太一身蓝布粗衣,老爷子是西装革履,说句不好听的,甚至让人感觉像是差着辈的亲戚。

再加上老爹的年纪比二叔大不少,各自的成长,老爹经历的风霜更多一些,俩站在背后,也给人看着像是差着辈的。

反正这照片看着,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是一家人。

“这个是跟你爷爷还能数上宗亲的合照,西南边杨树县黄集那边有一房,跟你爷爷是一个爷爷,你爷爷专门去找那边的堂兄弟给叫过来的。”

一张大合照,上面有黄少闻认识的,也有不少黄少闻都不认识的人。听老太太一说才知道,原来是隔壁县黄集的人。

黄姓是个大姓,黄庄这边根据族谱,算是比较核心的三房传下来的。其实建国前的时候,这边姓黄的,还都是住在一块的。

那时候黄少闻家是大地主,白马县三分之二的地都是黄少闻家的。隔壁好几个县也有不少土地都是姓黄。

建国后一段时间也都是住在一块的,不过后来一段时间,就给分开了。主要的三房,都还在黄庄这边。

他们这一脉姓黄的,按照族谱严格划分的话,黄少闻家就算是嫡出,也就是西巷口这一脉。中巷口和东巷口算是庶出。不同的是,东巷口,也就是黄大眼那边的,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出过一个巡抚。

西巷口本来算是没落下去,但是在太平剿匪的时候,祖宗得了功劳,当了总兵。也就是黄少闻爷爷的爷爷的爹,当了总兵。

然后传下这一片家业,也就有了建国前黄少闻家的风光。

总之大概齐就是这些,真要讲,还有好多历史在里面,得一直往上数到明洪武时期,得从马皇后赐的一个玉镯说起。

这些个事情,黄少闻本来都不知道,要想知道,还得等老爷子回来联系黄姓的人,修族谱说起。

然后黄少闻才知道,老太太手里一直藏着家里的族谱呢。

“奶奶,爷爷回来有没有想过修族谱的事情?”黄少闻问道。

老太太正专心看着照片呢,听黄少闻这么一问,有些疑惑的看着黄少闻,“你怎么知道你爷爷想的这个?你们爷孙俩,想到一块了,呵呵。说起这个,以前奶奶没敢拿出来,今天就给你看看,奶奶一直藏着的好东西。”

说着老太太放在相册,又进屋好一阵翻腾。

“奶奶,你怎么又进来了啊,烦不烦啊。”还是小五的声音。

黄少闻在外面大声呵斥道:“小五!你再多句嘴试试。都不懂什么叫礼貌吗?!”

屋里黄少鸣被吓得一个激灵,头伸着,正好有个缝看到堂屋门口,结果黄少闻也正好在看他,俩人眼神直接对上了,把黄少鸣吓一跳。

屋里再没什么怪话传出来。

没多会,老太太又拿着几本书出来,一边掸了掸,一边笑道:“他就是想看电视,那么吼他干什么。”

黄少闻终于收回看向屋里的眼神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