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风雨前夕(1/2)

;

沈渊、赵汗青一行人马徐徐而行,沿泾水而下,途径长武、邠州、淳化,过泾阳而至高陵县,泾河渭水于此地汇聚,滚滚不息,大河东去。

行至渭南时,已是夕阳西下,若不进城落脚,怕是要错过了宿头。

与赵汗青一商量,便定下来进城休息一夜,明晨启程。

沈渊心道:“好在此地离潼关只有一日的路程,待明日到了潼关,再过一夜,后天一早渡了黄河,便能再见到絮儿姐了,不知他们眼下如何,也不知大哥他如今伤势恢复了几成”

一行人马入了城,沈渊想着少不得要寻一家客栈,不料赵汗青道:“虎威标行在渭南有一处分号,我已派人去打了招呼,咱们今夜就在我那分号中落脚。”

沈渊听罢,不由笑道:“如此最好,毕竟是自家的地方,也自在些!那客栈里龙蛇混杂,难免会生出血多无用的事,省了不少麻烦。”

众人皆是点头称是,会心一笑。

也难怪沈渊有如此言语,这只因他们一行人实在惹眼,这一路行来,的确是麻烦事不少,碰上过蟊贼,也遇见过不开眼的剪径强人。

虽然对于他们来说皆是小事一桩,但多少会惹得人烦恼。

加上不日便要与禾南絮相会,沈渊心里头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省得耽误了相会之日。

赶着宵禁之前自北门入了城,几日奔波自然少不得辛苦,而此时众人更是饥肠辘辘,只盼着到了地方,好好泡个脚,吃上一顿热乎饭食。

虎威标行的分号,离城门也不算远,过了一个坊,再拐过一个弯去,往东直行便是。

到了门前,只见一处大院,黑漆的大门正敞着,门头上挂着匾,篆着“虎威标行”四个字,另外又在大门外挂了两盏纱灯,上面分别写着四个字“渭南分号”,好教别人知道。

此刻门外早有人相迎,赵汗青、沈渊等人下了马,只见门外八名标师拱手齐道:“恭迎堂主!”

那为首的唤作老萧,今年怕是有五十朝上,虽是两鬓斑白,可却是红光满面,双目炯炯,神采奕奕,其余手下七人,有标师,有趟子手,个个皆是孔武有力,身上都有些独到本领。

经得赵汗青介绍,沈渊得知,老萧这八人与赵汗青乃是不打不相识。

早些年闹饥荒,有些人便做了剪径的山贼,他们八人当时无奈,也入了绿林道,做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

只是与旁的不同,别人没底线,而他老萧,却是定下了规矩,只劫富,不劫贫。

劫来的财物,也常常分给那些个穷苦人家,因此这八人在百姓中也留下了美名,人送外号“关中八骏”。

那时赵汗青早听得关中有八名绿林好汉,只不过他们虎威标行的标也被老萧等人劫过一回。

赵汗青佩服这八人劫富济贫,只是标被劫,却无法向雇主交代,正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何况这还是糊口的买卖?

于是赵汗青亲自押标,专挑老萧他们出没的地方走,正是为得要会上一会。

果不其然,八人出现后,不由分说便与赵汗青大打出手,不过老萧终究敌不过赵汗青,败下了阵。

旁的人便想着将老萧几人送至官府,但赵汗青念及这些人并非大恶之人,且都是好汉,便生了爱才之心。

这也是为了给他们一条能糊口的正道,于是按下送官的打算,选在这渭南新设了一处虎威标行的分号,靠着这个名号也能养活家小,过好日子。

自此以后,老萧八人对赵汗青忠心耿耿,而关中八骏在江湖上也渐渐无人提及,可是这渭南的虎威标行,却是蒸蒸日上。

那八人又齐向沈渊见了礼,此时林月瑶、田白光也从那车厢里下了来,除了老萧,其余那七人抬头一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